产业

外资法修订“大礼包”

来源: 《中国外汇》2016年第19期 作者:何曼青 编辑:刘丽娟
2016年10月1日起实行的“备案+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将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稳定、透明的法律环境,在全国形成重大制度红利,对外商投资形成重大利好。

2016年9月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等四部法律的决定》(下称《决定》)。就在同一天,商务部公布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备案暂行办法》)。四部法律的修订及《备案暂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在4个自贸区试验成熟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将在全国复制推广,外商投资逐案审批的时代将终结。2016年10月1日起实行的“备案+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将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稳定、透明的法律环境,在全国形成重大制度红利,对外商投资形成重大利好。

顺应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

首先,我国关于外资的旧法规已经严重滞后于当前的法律环境及国内外经济环境,亟需作出调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俗称“外资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这四部法律对促进我国吸引外资和扩大开放发挥了重大的历史性作用。但从现在看,其中的一些条款和内容,如个案审批和税收方面的特殊政策等,显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2015年1月,商务部公布了旨在取代“外资三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但由于相关问题太过复杂,全面修改这四部法律时机还不成熟。此次修正案是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大改”的情况下,对上述法律的专题修改,或者说“小”改。

其次,此次调整充分吸收了自贸区的探索成果与可行经验。自贸试验区试点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授权国务院在4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2013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暂停实施“外资三法”规定的部分行政审批事项,改为备案管理。授权决定规定,改革措施“在三年内试行,对实践证明可行的,应当修改完善有关法律;对实践证明不宜调整的,恢复施行有关法律规定”。2014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做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在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贸试验区及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暂时调整“外资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中的行政审批规定。经过近三年的试点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大幅提高了自贸试验区的投资便利化和规范化水平,形成了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经验。鉴此,需要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决定,对“外资三法”作出修改,将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的改革措施上升为法律。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