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讨

新兴经济体货币错配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中国外汇》2016年第19期 作者:巴曙松 胡君 编辑:孙艳芳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和国际因素都很重要,因此新兴经济体注重加强国内政策和制度调整是必要的,但仅此还不足以控制货币错配的风险。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经济体金融危机的背后都程度不同地隐藏着不同表现形式的货币错配问题。本文运用1991—2015年覆盖23个新兴经济体国家的面板数据集,对新兴经济体货币错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和国际因素都很重要,因此新兴经济体注重加强国内政策和制度调整是必要的,但仅此还不足以控制货币错配的风险。新兴经济体应该稳步推进经济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开放,发展国内证券市场,审慎监督金融中介机构,提升金融制度质量;同时,采取可靠的货币政策,积极推动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提高本国货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相关文献

所谓货币错配,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包括主权国家、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或家庭等)所存在的资产和负债,或收入和支出的计值货币不同的一种状况。以往关于货币错配的研究,大都聚焦于确定其原因并探索如何更好地控制风险。而关于这个主题,相关文献也存在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新兴经济体无力以本国货币在国外借款(所谓“原罪”),因而货币错配问题与国际因素如网络效应、交易成本和全球资本市场的不完全密切相关。Eichengreen等(2002)把国家分为九个类别(金融中心国、欧元区国家、其他发达国家、离岸中心国家、发展中国家、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中东和非洲国家、亚太地区国家和东欧国家),利用原罪指标,按照国别分组测算了1993—2001年的货币错配程度。结果表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严重的货币错配问题,且货币错配程度比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严重得多。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货币错配主要应归因于国内因素,如新兴经济体经济政策和制度方面过去和现在的弱点。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