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跨境人民币二次飞跃
事物的发展有赖于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但根本还是取决于内因。跨境人民币业务作为新兴的金融业务,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得到了来自于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从而具备强有力的外部动力;该业务所具有的降低参与者汇兑成本及汇率风险及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内在功能,又使得其满足了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从而具有良好的内生动力。正是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兼备,内外部因素互促、互动的情况下,自2009年试点后,跨境人民币业务在短时间内便获得了巨大发展,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自2015年“8·11”汇改后,由于国内外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人民币汇率出现阶段性下滑,各种因素的叠加确实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形成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更加需要认真分析、思考并寻找增强跨境人民币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无疑大有潜力可挖。
回顾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融资业务的发展情况总体上远落后于结算业务的发展(当然,各地区差异较大,东南沿海地区的融资业务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当时外币融资成本远低于人民币融资,且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的市场环境下,跨境人民币融资的内生动力较弱,表现为市场需求不强。然而,目前的市场形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币进入降息周期而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趋势已暂告结束。监管部门对于外币资金的外流也有一定的审慎管理控制,这些都使得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条件。
正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笔者认为,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要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能否把融资业务做大、做强、做精才是根本。融资业务是维系客户、量质并举、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是拉动结算、交易等业务增长的核心抓手。因此,在目前的状况下,融资业务或可称为跨境人民币迎难而上、二次飞跃的主战场和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