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话题

票据融资承压

来源: 《中国外汇》金融&贸易2016年第1期 本刊记者:韩英彤
票据融资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在渐进发展的过程中渐渐偏离了原有融资之义。眼下,已经到了铲除票据融资异化的土壤,推动票据融资“回归本质”,满足中小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的时候。

票据融资,既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之困,也可以为银行创造中间业务收入和带动存款保证金。2015年年底,做出票据风险提示的203号文的出台,在业内还只是引起小范围的注意。而2016年的票据融资,则因为年初的农行39.15亿元票据大案和中信9.69亿元票据大案又一次成为社会热点。

融资现状

票据业务是银行成熟且常规的业务类型,通常来讲可以分为票据结算、票据融资、票据担保及票据理财。票据融资通常是指表内票据融资,包含票据的贴现、再贴现和转贴现等内容。央行统计数据显示,从2014年四季度起,票据贴现余额暴增。截至2015年年末,金融机构票据融资余额4.58万亿元,其中中资全国大型银行余额1.93万亿(四大行1.54万亿元),中、小型银行2.17万亿元。表外票据融资则包括票据保贴、票据保兑及票据承兑等。此外,票据回购也是一种形式的票据融资。

票据贴现后为信贷资产(相当于银行贷款),通过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同业业务操作,可以实现银行资产出表和信贷规模的调节,因此备受银行青睐。一位业内人士举例说明了表内票据融资与表外票据融资在不同情况下的相互转换。通常来讲,当一家资产总量较小的银行资产不良率不断上升时,将表内票据融资规模做高,就会一定程度降低不良率,银行就有动力将表外票据融资做成表内票据融资,票据空转时票据承兑(开票)、贴现、再承兑、再次贴现就有这种效果。而表内票据融资转换为表外票据融资,通常出于银行调节信贷规模或减少经济资本占用的考虑。按照巴塞尔协议表内贸易融资按100%计提风险资产权重,表外融资则存在不同的计提方式,从20%、25%到50%、100%不等。因此,将表内贸易融资转换为表外贸易融资,通常就可以降低资产风险权重,减少经济资本占用,买入返售就是常见做法之一。表内票据融资与表外票据融资的转换是按照银行具体的业务发展情况而定,其中的转换途径与具体业务开展林林总总创新不断,诸如买入返售业务的‘双卖断’、‘买断卖出+买入返售’等,但基本出于银行对信贷规模调节和调整表内外资产的需要。”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