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展望

中国制度型开放深化路径与“十五五”前瞻

来源: 《中国外汇》2025年第16期 作者:王文 编辑:韩英彤
面向“十五五”期间,我国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聚焦规则规制对接、系统集成改革、关键领域突破、国际话语权提升和法治保障强化,实施更加主动、全面、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战略。

自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以及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以来,“制度型开放”日益成为中国高水平开放的持久战略方向和各个部委、各级政府须贯彻落实各类规制改革的显性核心内涵。“十五五”规划也将注定继续沿着主动对标各类国际先进市场规则的方法,通过持续清理修订国内不相容的法规、规定与条例,构建一系列与国际贸易投资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笔者通过回顾制度型开放提出的内外背景与底层逻辑,梳理“十四五”期间制度型开放的主要成就,剖析当前以以开放促改革的主要障碍与深度挑战,结合“十五五”时期发展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与预期方向,提出深化制度型开放的具体路径建议。

 

深度理解“制度型开放”的内外背景与底层逻辑

要深度理解“制度型开放”提出的内外背景,就必须先了解2018年前后我国面临的国际舆论压力与国内发展瓶颈。彼时,特朗普1.0时代的美国对华发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贸易战,频频指责我国在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领域与国际通行规划的背离与差距,同时,诸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美墨加三国协议》(USMCA)等一系列高标准的区域性经贸规则的达成,警示我国采取必要措施,避免被国际规则重构进程边缘化。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