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浅谈居民对外证券投资的行为特征

来源: 《中国外汇》2025年第16期 作者:谢亚轩
从国际经验看,居民对外证券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和人均收入水平正相关;随着证券投资项下的对外开放,证券投资项下国际资本呈现双向流动态势;此外,居民增配海外资产的机构化特征明显。

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和国际资金增持中国证券资产是当前热议的话题。笔者结合日本等国际经验,浅析居民对外证券投资的几个行为特征,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是伴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居民愿意持有更多其他国家的证券资产,居民对外证券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和人均收入水平正相关。从国际经验看,据国际投资头寸表统计,发达国家持有的海外证券投资资产和吸收的外来证券投资资金与GDP之比均远高于中国。2024年,中国对外证券投资资产与GDP之比和中国对外证券投资负债与GDP之比分别为7.6%、10.3%。同期,韩国上述两个指标分别达到50.1%、55.7%,为中国的5倍以上;日本分别为114%和90%,为中国的9倍以上。未来5年,中国人均收入水平有望超过2万美元,中国居民增加持有海外证券资产是大势所趋。

二是国际经验表明,随着证券投资项下的对外开放,证券投资项下国际资本呈现双向流动态势。即证券投资项下的国际资本流出和流入同步增长,规模基本相当。以日本为例,1996年,日本对外证券投资资产和对外证券投资负债与GDP之比分别为20.8%、12.3%,此后两者规模及与GDP的比值呈现同步上升趋势。2024年的最新数据显示,日本对外证券投资资产和对外证券投资负债与GDP之比分别达到113.9%、90.2%,分别上升93个百分点和78个百分点,均大幅上升。作为结果,20世纪90年代至今,由于海外投资者持续加大对日本市场的布局,其持股市值占比从6%提升至目前的32%。

2025年7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在“2025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股票的市值占比约为3%—4%。从这一角度看,伴随中国国内金融市场进一步深化开放,居民增配境外资产和外国投资者增配中国资产的规模有望同步上升,且上升空间较大。与此同时,伴随国际资本在证券投资项下的流入,中国居民增配海外资产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