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章 比较与研究

加密货币、第三代互联网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来源: 《中国外汇》2025年第15期 作者:刘东民 杨盼盼 编辑:孙艳芳
在特朗普2.0时代,全球加密货币产业及其相关联的第三代互联网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将加速全球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发展,并逐步推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变革。

特朗普2.0时代,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国会正在大力支持加密货币产业的发展,这将显著推动全球加密货币产业及其相关联的第三代互联网(Web3.0)的业务创新,在美国国内形成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新业态,在国际上逐步推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变革。我国可以通过促进Web3.0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参与和引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变革。

 

特朗普政府支持加密货币的政策态势及其特征

一是特朗普政府与国会对加密货币的支持态度较为一致,加密货币产业的高速发展态势已经基本确立。从政府层面来看,特朗普内阁成员中的财政部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阿特金斯均是加密货币的坚定支持者;从国会层面来看,根据加密货币倡导组织Stand with Crypto的追踪,在2024年底完成的美国国会选举中有274名支持加密货币的候选人进入众议院,20名进入参议院,美国已经形成了历史上对加密货币最友好的国会,且加密货币行业在两党中都有政治影响力。因此,特朗普推动加密货币产业发展,在美国国内不存在大的障碍,加密货币产业将在美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快速扩展到全球。

二是特朗普政府对加密货币的支持呈现联邦和地方政府齐头并进、比特币和稳定币双轮驱动的特征。2025年3月,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决定建立“战略比特币储备”和“数字资产库存”,一方面将罚没的约20万枚比特币纳入国家储备,另一方面着手研究通过预算中性的方式增持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资产(将来或会用出售黄金储备的收入进一步购买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资产)。除去联邦政府,美国有约半数州政府推动比特币及其他数字资产储备立法,其中新罕布什尔州、亚利桑那州已生效,德克萨斯州的参众两院已批准待州长签署。

在大力支持比特币成为国家战略储备的同时,特朗普政府还在积极推动稳定币的发展。绝大多数稳定币都是由市场化机构发行的锚定法定货币或者特定商品的加密货币,由于拥有锚定物而实现了币值稳定,因而具备了计价功能,这是稳定币超越比特币、以太坊等无锚定加密货币的最大优势。2025年4月4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下属的企业金融部发布《稳定币声明》,确认有1:1美元资产担保的美元稳定币不属于美国证券法及交易法下的证券,无需向证监会注册,这为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美元稳定币打开了方便之门。2025年6月和7月,美国参众两院相继通过了《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简称《GENIUS法案》),并交特朗普总统签署通过,为美国设立联邦层面稳定币监管框架从而推动美元稳定币产业的大发展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目前,稳定币的应用场景已经从交易抵押品扩展到跨境支付、贸易结算、薪资发放、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等领域。稳定币及其商业应用场景正在成为改变金融生态的一支重要力量。

 

特朗普政府支持加密货币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影响

一是有利于美国维护其全球金融竞争力。特朗普政府支持加密货币,既是对加密货币产业发展前景的充分认可,也是对传统美元国际地位缓慢衰落的清醒认识。巨额公共债务的持续积累导致美国难以在长期中单纯依靠美元支撑其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当中的领导地位,因此特朗普政府主动将比特币纳入国家储备,放松包括稳定币在内的加密货币产业监管,大力发展Web3.0。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均认为,稳定币的发展有助于巩固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根据全球最大加密货币数据平台之一CoinGecko的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5月23日,稳定币全球市值2485.7亿美元,其中美元稳定币市值2445.9亿美元,占比98.4%;欧元稳定币市值5.2亿美元,占比仅为0.2%,在稳定币市场上几乎没有存在感。事实上,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已经成为维护美元国际地位的工具。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研究统计,2024年使用稳定币购买美国短期国债的规模接近400亿美元,而美国国债也是稳定币发行的重要抵押物之一,稳定币、美元和美债的相互支撑日益凸显。可以看出,美国在加密货币及Web3.0行业的发展,有可能在未来形成“传统美元+加密货币”的双支柱,继续维护美国的全球金融竞争力。

二是加速全球跨境支付体系多元化进程。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境支付体系正处于变革前夜。比特币、以太坊等无锚定加密货币以其去中心化、全球性和点对点支付的特点,提供了传统金融系统之外的成本更低、便捷程度更高、隐私保护更强的支付新途径,而锚定主权货币的稳定币则以挂钩法币、价格稳定和政府便于监管(因为稳定币是中心化的加密货币,发行稳定币的机构就是“中心”)的特性,为跨境支付提供了更为可靠的选择。特朗普政府对于加密货币态度的变化意味着加密货币监管环境的宽松化和明确化,而监管不确定性是过去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未来的跨境支付网络会逐步走向多元化,其中,基于稳定币和区块链的分布式跨境支付网络会获得长足发展。跨境支付网络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关键基础设施,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都依赖于跨境支付才能实现,各国政府必然会在这个领域力争领先,从而维护自身的支付主权。伴随跨境支付体系的多元化,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多元化进程也会加速。

三是加速全球以Web3.0为基础架构的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发展。目前世界主流的互联网系统属于Web2.0,它的特点是技术架构和治理模式高度中心化,容易导致平台垄断和数据安全问题,在跨境支付场景下还会出现交易速度慢和交易成本高的问题。Web3.0是以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为基础架构,整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的新型互联网。以Web3.0为基础架构搭建的互联网平台,如证券交易、电子商务和跨境支付平台,可降低平台垄断性,维护客户利益、保护用户隐私、提高数据安全,在某些跨境场景下还可提升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因此,特朗普政府放松对加密货币的监管,将大大加速Web3.0在全球的发展,以Web3.0为基础架构的新型互联网平台经济将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从长期来看,Web3.0有可能从底层的基础设施、中层的应用场景和顶层的治理模式三个层面推动渐进式的变革,一个真正多元化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将会逐步形成。

 

相关启示和建议

中国在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发展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电子支付系统和跨境电商平台都属于世界一流水平,区块链技术授权专利数量居于全球首位,也是全球最早推出央行数字货币(即数字人民币)的国家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发展基于Web3.0的新型跨境电商平台和跨境数字资产交易所,将具有较大的国际竞争优势。

一是推动建立基于Web3.0的跨境电商平台。目前世界各国的跨境电商平台都是建立在传统互联网Web2.0的技术架构之上,这类平台容易出现用户隐私泄露、平台创建者获取垄断利润等问题。随着特朗普政府放松对加密货币的监管,基于Web3.0的跨境电商平台(即使用区块链+加密货币作为基础技术架构)有可能崛起。Web3.0的跨境电商可以有效地保护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更好地平衡用户和平台创建者的权限与利益,防止平台垄断,降低跨境业务成本,提升跨境服务的普惠性。同时,跨境电商平台具有显著的“网络效应”:一个新型电商平台一旦被消费者认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占据国内外市场,成为一个代表国家数字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因此,新型跨境电商平台的建设宜早不宜迟。我国政府可以鼓励国内企业打造基于Web3.0的跨境电商平台,允许Web3.0电商平台建立分布式跨境支付网络,力争在全球的新型互联网平台经济建设中占据先发优势,赢得网络效应。

二是推动深圳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合作建立基于Web3.0的大湾区数字资产交易所,将其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RWA交易平台。基于Web3.0当中的联盟链和稳定币,建立跨境数字资产交易所,能够增强交易的安全性和普惠性,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跨境监管合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建议推动深圳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联合建立基于Web3.0的大湾区数字资产交易所,实现数字艺术藏品和各类金融资产(包括债券、保险、私募股权、信贷资产、房地产和基础设施REITS等)的代币化,打造RWA的全球交易平台。

中国香港在最近3年已经跻身世界三大艺术品交易中心的行列,2023年超过伦敦成为世界第二大艺术品交易中心。中国的艺术品是超越意识形态、超越国界的人类共同宝藏,将代币化的中国艺术品通过大湾区数字资产交易所传播到全球,既是提升中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一个抓手,也是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中国香港自2021年起展开代币化绿色债券(Evergreen)项目,从债券市场入手,探索RWA的应用,目前已发行两批代币化债券。与此同时,香港金管局也制定了监管框架和措施,并不断探索技术创新,还通过建立知识库和发行资助计划支持RWA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国香港发展RWA的基础上,建立大湾区数字资产交易所,能够具有以下突出优势:第一,交易所能够整合内地潜在而巨大的资产代币化市场和中国香港在资本账户开放以及RWA开发方面的优势,从而打造资产类型丰富、市场规模巨大、监管环境完备、投资收益良好的RWA全球交易平台;第二,交易所可以利用联盟链技术,在深圳、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分别建立地位平等的监管节点,同时实现监管权限的平等化和监管职能的个性化,为跨境金融监管合作提供全球最佳实践。对于内地投资者在大湾区数字资产交易所开展的跨境交易,可以参考现有的“沪港通”和“深港通”,设定每日交易额度,从而管理资本流动,防范资本外逃;对于国际投资者,则可以按照国际通行模式进行交易。在具体结算货币的选择上,对于内地投资者可使用数字人民币,对于国际投资者则可以允许使用包括数字人民币在内的符合监管要求的各类加密货币。

 

作者刘东民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作者杨盼盼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主任、研究员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