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全球主要货币汇率月报

来源: 《中国外汇》2025年第12期

外汇市场焦点:5月全球主要货币表现平稳,亚洲货币多数走强,未来美元贬值压力犹存

伴随美国陆续开展贸易谈判,全球市场恐慌情绪显著消退,主要货币保持相对稳定。2025年5月美元主要围绕关税不确定性和美国经济表现呈波动态势:一是5月8日英美达成4月2日特朗普推行“对等关税”政策以来“首份”贸易协议,降低了市场对美国关税的预期和对美国经济的担忧,美元指数总体走高;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的发布意味着中美关税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元指数一度升至近1个月高点101.9931。二是5月13日公布的美国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升2.3%,为自2021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随之升温。随后,5月16日穆迪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5月23日特朗普又提出拟对欧盟加征50%关税,接连事件加剧市场不确定性,推动美元震荡下行。三是5月28日,美国贸易法庭裁定,特朗普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实施的全球性及报复性关税属于行政越权,要求其终止执行。但5月29日,美国上诉法院暂准特朗普关税恢复执行,美元由升转降。总的看,衡量恐慌情绪的波动率指数(VIX)降至美国加征“对等关税”之前的水平,美元指数连续第4个月下跌,但跌幅有所收窄,全月贬值0.2%。主要非美货币对美元变动幅度也相对较小,欧元对美元贬值0.3%,加元对美元贬值0.1%,日元对美元贬值0.9%。

亚洲多数货币走强,新台币、韩元升值幅度较大,港元多次触及强方兑换保证,人民币稳中有升。5月,新台币对美元升值7.0%,在全球主要货币中升值幅度最大;韩元升值幅度超过4%,港元共计4次触及强方兑换保证,亚洲货币总体升值幅度靠前。一是多数亚洲货币总体汇率水平处于相对低位。印度卢比、印尼卢比、越南盾等几乎处于历史低位;韩元、新台币、人民币也处于近年低位。二是2025年前4个月亚洲货币反弹程度较低。由于亚洲货币受特朗普政府关税不确定性影响较大,在2025年1—4月美元贬值过程中,亚洲货币整体反弹程度不算太高,其中印尼等部分经济体货币还因经济增速下降等出现过大幅贬值。三是汇率协调政策预期抬升亚洲货币升值压力。对美国贸易顺差较多的亚洲经济体首当其冲。尤其是中国台湾、韩国等对美国顺差显著、外汇资产敞口未有效对冲的经济体,其货币在出口商结汇、远期美元空头头寸用于对冲汇率风险等因素作用下,升值幅度更大。此外,5月新兴经济体跨境资金在连续7个月净流出后转为净流入。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5月境内交易价对美元升值0.9%。

短期内美元贬值可能有所放缓,但长期看美元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当前,美国与多国的贸易谈判仍在进行中,在对外关税打压依然存在并且面临关税报复风险的情况下,美国可能更希望减缓美元贬值速度,降低美国进口成本。但美元具体表现还要取决于关税政策、贸易谈判进展和美国经济情况等。长期看,美元贬值压力依然存在。一是美国经济滞胀环境仍在持续。5月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48.5,连续第三个月收缩。其中,新订单和就业仍处于收缩区间,而支付价格指数则上升至69.4,美国滞胀压力犹存。美国自动数据处理公司(ADP)6月4日公布的就业数据(该数据被称为“小非农”)显示,5月美国私营部门就业增长远低于预期。二是美国财政压力仍存。2025年美国政府将有超7万亿美元国债到期,美国财政部需大规模“借新还旧”。美国高利率环境下,高融资成本会显著压缩财政空间,降低美元信用。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