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环境的应变之策

欧洲低利率时期对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来源: 《中国外汇》2025年第12期 作者:程肯 吴静黎 编辑:韩英彤
欧洲近年来逐渐面对社会老龄化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债务化解问题等诸多现象。欧洲针对不同问题的应对处理方式以及实际效果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至2%以下,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至1%以下。与此同时,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已经阶段性改变其低利率环境,其国内广谱利率明显抬升。以欧洲为例,2022年下半年以来欧元区10年期公债收益率重新升至2%以上,并震荡上行持续至今。笔者将从国际经验比较的视角出发,分析欧洲进入和退出低利率环境的本质原因、演变历程和不同时期的政策应对及效果等,并对我国当前所处低利率时期面临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欧洲低利率的本质成因和演化过程

首先,应界定低利率的本质。被广泛关注的“低利率”实际上是指以债券收益率、存款利率、政策利率为代表的广谱名义利率持续降低并处于低水平区间。关于名义利率持续下行的宏观经济原因存在众多解释,当前已存在相对完善的框架。长期名义利率可被拆分成通胀预期风险溢价、预期短端实际利率(中性利率)和期限溢价。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