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外汇研究的三条主线和三项任务
外汇研究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是服务外汇领域高质量发展。2022年以来,《中国外汇》连续推出年度学术专刊,专题分析外汇形势结构性、深层次问题,聚焦外汇改革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刊出一系列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学术成果。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我国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外汇市场经受住了多轮外部冲击考验,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新形势下,外汇领域出现很多新现象、新问题,为外汇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需要聚焦主题主线,在稳市场、促平衡、推改革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聚焦全球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研究提升我国外汇市场韧性。近年来,经济金融和国际政治因素交织叠加,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全球外汇市场波动加大。随着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更加充分反映内外部因素发展变化;同时,我国企业等主体逐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人民币跨境使用不断增多,微观层面的跨境交易更加理性有序,宏观层面也提升了外汇市场成熟度和韧性。总的来看,我国外汇市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和政策走向,分析对国际金融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的传导效应,密切监测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外部环境变化;深入研究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分析评估国内基本面对外汇市场运行的支撑作用;深入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投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探索形成可以动态评估的理论和实践框架;深入研究进一步提升外汇市场韧性的思路和方法,丰富稳市场的政策工具箱。
聚焦全球贸易投资格局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研究维护我国国际收支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逐步成为全球产业链构成中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开放有序推进,跨境资本流动规模也明显提升,形成了跨境贸易投资现有格局并实现了国际收支自主平衡。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对国际经济和贸易投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全球产业链呈现调整重构的新特征,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性明显上升,未来的发展演变及其有关影响值得深入研究。需要持续关注全球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向,跟踪评估相关国家制造业竞争力发展变化,研究各国比较优势以及经济金融和国际政治等因素影响,联动分析全球贸易投资结构调整情况和未来趋势。需要高度关注国际资本流动的新情况、新特征和新问题,监测全球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外债项下资本流动状况,结合全球产业布局、融资环境、开放政策、地缘政治等开展深层次研究。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和外汇政策创新,研究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开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外汇领域是以开放促改革的前沿阵地,将继续统筹发展和安全,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需要深入研究外汇领域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具体规划、实施路径以及跟踪问效等问题。首先,不断提升跨境贸易投资外汇政策便利化,是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改革举措,面对新的国际贸易投资环境,针对新的贸易发展业态,立足新的跨境投资阶段,需要研究提供更优质的外汇服务。其次,持续推进外汇领域制度型开放,也是未来外汇研究的重要方向,包括证券投资、跨境借贷等重点渠道,自贸试验区政策创新、上海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重点领域,以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问题。最后,研究建立外汇管理政策评估机制,助力相关政策更加完善;研究构建完备有效的外汇监管体系,保障实现更开放更安全。
展望2025年,外部环境存在较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外汇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外汇领域改革持续推进的条件依然存在。《中国外汇》学术专刊将立足国内外最新形势和主要改革任务,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持续发挥研究支持与决策参谋作用,更好服务外汇领域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