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十年
我国银行业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的创新与发展
来源:
《中国外汇》2023年第15期
作者:
编辑:孙艳芳
十年的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发展,不仅推动我国银行业在跨境投融资、银行账户体系、跨境人民币及外汇业务等领域不断创新,还通过扩大客户基础、提升银行业产品需求等方式促进银行业发展。
我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以2013年9月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正式设立为起点,到当下已经有十年时间。在此期间,我国自贸试验区从最早的仅上海自贸试验区1家发展到目前的21家,通过不断复制和推广改革经验,持续提高开放程度,制度创新和营商环境,这21家自贸试验区在十年的建设过程中,促进了我国的高质量发展。十年来,我国自贸试验区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278项制度创新,将我国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由190项缩减为27项,为全国的外资外贸工作推进及经济社会发展树立了标杆。
自贸试验区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各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自贸试验区制度建设包括贸易投资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管、金融开放创新等。自贸试验区的持续发展,为我国银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使我国的银行业借自贸试验区发展的东风,不断推陈出新,并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在跨境金融、绿色金融以及科技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持续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水平,推动了区域金融业的发展。
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我国银行业创新
创新是经济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之一,在我国实行自贸试验区建设,这一部署本身就是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十年时间里,自贸试验区内的金融业也得到有效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很好的创新舞台。我国银行业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契机,在跨境业务、账户体系、监管合规、利率市场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创新实验,并且随着众多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不少产品及措施的覆盖范围已经不再仅限于自贸试验区内,许多在全国均可实行,这些创新成果为推动全国银行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