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十年

突出靶向发力 助力浙江自贸试验区擦亮特色名片

来源: 《中国外汇》2023年第15期 作者:陆巍峰 编辑:章蔓菁
围绕浙江自贸试验区各片区产业基础和业务特色,外汇局浙江省分局以靶向金融外汇改革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差异化区域特色。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浙江自贸试验区)是全国唯一由陆域和海洋锚地组成的自贸试验区,自2017年挂牌成立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立足区域特色,因地制宜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围绕自贸试验区建设需求,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浙江省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总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总局)工作部署要求,聚焦各片区战略定位,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秉承“先行先试、高效服务”原则,助力浙江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建设。

升级多元金融服务 助力国家战略布局

回顾浙江自贸试验区成长历程,2017—2020年舟山片区“独树一帜”,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总体达到预期目标。2020年,浙江自贸试验区迎来双重利好:其一,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至宁波片区、杭州片区和金义片区,继续支持浙江全省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其二,持续支持舟山片区深化特色化、差异化探索。短短六年时间,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多项标志性成果,擦亮了“油气自贸试验区”“数字自贸试验区”“枢纽自贸试验区”“商贸自贸试验区”的金名片——舟山片区聚焦油气全产业链战略部署,乘“自贸东风”,实现了“无中生油”“聚气发展”;杭州片区在数字产业、数字贸易、数字金融等领域积极改革、大胆创新;宁波片区聚力制度创新、项目建设、产业培育、数字赋能,实现了世界一流强港、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中心发展的新突破;金义片区聚焦贸易创新,聚力发展市场采购等新型国际贸易,全力建设国际小商品自由贸易中心,巩固放大“内陆开放”新优势,“国际枢纽城”建设积势蓄力。浙江自贸试验区已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跨境收支数据是涉外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体现,也是浙江自贸试验区发展成果的有力印证。近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跨境收支稳步增长,2022年浙江自贸试验区内企业跨境收支规模占全省18.8%,2023年上半年浙江自贸试验区内企业跨境收支占全省跨境收支总额的24.2%。在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外汇局浙江省分局围绕《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积极推动各项外汇改革政策落地生效。多次召开银企座谈会,宣传推广最新政策,听取市场主体政策诉求,及时予以研究落实,同时加强与省、市自贸办等部门合作,充分发挥政策协调联动作用,推动改革政策落地生效。以金义片区汇率避险服务为例,针对区内市场主体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为主的特点,外汇局浙江省分局在推出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小微企业汇率避险增信服务政策基础上,协调区内担保机构率先将政策担保比率由5%提升至8%,支持区内主体免保证金办理汇率避险业务。指导区内银行在全国首创汇率避险联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业务,在国内率先开展个体工商户美式期权、在省内率先推出个体工商户挂单结汇和欧式期权等创新业务,自2020年9月被纳入浙江自贸试验区以来,金义片区内企业办理汇率避险业务超26亿美元。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