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十年

服务国家战略 赋能重庆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

来源: 《中国外汇》2023年第15期 作者:外汇局重庆外汇管理部课题组 编辑:章蔓菁
重庆外汇管理部以多平台联动为依托,以政策创新为着眼点,推动重庆自贸试验区跨境结算与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近年,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外汇管理部(以下简称重庆外汇管理部)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打好平台联动、政策创新、服务突破“组合拳”,有力支持重庆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2022年,在外汇管理改革、金融科技创新等支持举措带动下,重庆自贸试验区涉外收支突破千亿美元,占全市涉外收支规模六成以上,贡献了全市约七成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五成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

多平台联动 协同支持重庆自贸试验区金融外汇创新

重庆自贸试验区于2017年正式挂牌运行,实施范围119.98平方公里,涵盖两江、西永、果园港3个片区,其中,两江片区重在打造高端产业与高端要素集聚区,西永片区承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职责,果园港片区则为多式联运物流转运中心。立足于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支点的战略定位,重庆自贸试验区同步承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和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多项国家重大战略和重要试点任务,自贸试验区内的多平台联动、多政策汇集、多要素融合特征明显。重庆外汇管理部牢牢把握这一发展优势,在重庆自贸试验区有效发挥金融外汇政策集成效应,促进金融要素创新融合,提升协同开放合力。

一是依托国际通道建设开展物流融资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自贸试验区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起点,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重庆外汇管理部联合11家市级部门印发《金融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方案》,在全国率先开展铁路提(运)单融资业务探索,制定出台《铁路提(运)单融资业务技术指南》金融标准,指导银行基于铁路提单开展信用证开证及贸易融资业务,完善陆上、陆海联运贸易融资规则。截至2022年末,重庆累计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提(运)单进行开证与融资23.2亿元,并于2022年创新落地“陆海链”数字提单结算及融资业务。在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总局)的支持下,重庆也成功获批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区块链+跨境金融”试点,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上线全国唯一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融资结算应用场景,整合上下游企业贸易和运输数据,支持企业融资与线上结算。截至2022年末,该场景已累计服务600余家企业开展融资与结算业务33.3亿美元。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