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风险研判

欧洲金融稳定的薄弱点在于非银部门

来源: 《中国外汇》2023年第9期 作者:谭小芬 王欣康 编辑:孙艳芳
未来欧洲银行业可能继续承压,不过出现系统性银行业危机的概率较低。但欧洲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仍然具有较高的脆弱性,是未来欧洲金融稳定的薄弱点。

欧洲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退出带来资产价格重估,催生了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由于欧洲通胀压力高于美国,货币紧缩尚未结束,这将引发政府债务压力上升、金融机构资产端的债券亏损和负债端的存款流失,欧洲金融风险还存在不确定性。不过,鉴于欧洲银行业较为稳健,系统性金融危机爆发的概率较低。欧洲金融稳定的薄弱点在于非银部门。目前欧洲金融动荡对国内金融体系的直接影响较为有限,但仍需持续关注其外溢影响。

欧洲银行业危机的走向

2020年以来,受全球供应瓶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以及超宽松货币财政刺激的叠加影响,欧洲地区面临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2000年至2019年新冠疫情前,欧元区的平均年度通货膨胀率为1.53%,而这一数字在2022年触及9.06%。为遏制通胀,欧央行迅速退出负利率,缩减资产购买计划,同时持续加息。加息会抑制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拖累经济增长。同时,迅速提升的利率水平会加剧资产价格波动,改变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造成其投资组合的再平衡,部分金融机构会因此蒙受损失,进而威胁金融稳定。以瑞士信贷危机事件为例,除了其自身经营不善以外,欧元区经济增长停滞以及央行紧缩货币政策造成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偿债能力下滑、资金周转困难,伴随企业抵押品价值和变现效率下降,使得瑞信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上升,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提高,客观上加剧了瑞士信贷的财务困境。欧洲银行业危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洲地区的通胀走势以及欧央行的货币政策立场。

欧洲的通胀压力目前有所缓和,但是加息终点尚不明确,使得欧央行陷入维护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的“两难困境”。一方面,物价稳定并非单纯的经济问题,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同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压力。玛利斯特学院(Marist College)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通货膨胀仍然是选民们首要关心的议题,排在堕胎和医疗保健之前。尽管金融状况恶化,欧央行仍然在3月16日的议息会议上决定加息50BP,欧央行行长拉加德同时强调了将欧元区通胀恢复至2%的决心。另一方面,为稳定物价水平,欧洲央行只能紧缩货币政策,这会威胁到金融稳定。欧洲地区的整体通胀压力有所缓和。2022年10月,欧元区月度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的同比增长率达到11.62%的历史高点,此后随着全球供应链状况的边际改善以及欧央行的“鹰派”政策立场,通胀率逐步回落,2023年3月降至7.88%。然而,欧洲地区的通胀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尽管整体通胀水平下行,但是核心通胀仍具粘性。2022年7月以来,欧元区核心通货膨胀率逐月攀升,2023年3月为5.70%,表明价格上涨已从能源和食品项驱动为主,传导到更加广泛的消费和服务品。欧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欧元区的工资涨幅预测值达到4.50%。另一方面,中国是大宗商品的重要需求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开启新一轮的上行周期。此外,横向对比来看,欧洲的本轮通胀演进滞后于美国,欧央行本轮加息的终止路径尚不明确,市场也并未形成相应共识。总的来看,欧洲央行本轮加息的起点晚于美国,其通胀高点的出现及下行的速度也滞后于美国,当前市场已经开始预期美国将于2023年开启降息,而欧元区尚未有加息终止路径的共识。在此背景下,欧洲地区金融风险短期虽然暂时缓解,但是中长期仍具有不确定性。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