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章 专栏

新时代呼唤北交所:“专精特新”的春天来了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18期 作者:管清友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标志着新三板市场化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9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致辞中宣布,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在笔者看来,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标志着新三板市场化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长期以来,新三板内忧外患,独立市场地位备受挑战。一方面,新三板与上交所、深交所要一同竞争优质企业资源。特别是科创板设立、创业板实施注册制以来,上市门槛有所降低,外部竞争更趋激烈。另一方面,新三板面临着公司估值偏低、赚钱效用缺失、投资者二级市场退出渠道堵死等诸多问题,各类市场主体信心不足,新增挂牌数量和入场投资者明显减少,摘牌企业数量却明显增加,内部问题重重。深化新三板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2017年年底,笔者就提出,新三板应大体经历以下几个步骤:瘦身、输血、美容,再分层升级为第三家交易所。

所谓瘦身,就是实行严格的“退市”制度,并借助分层实现差异化。新三板10000多家挂牌企业良莠不齐,任何改革都可能带来资产泡沫风险。因此应借鉴国外经验,适时研究退出制度,将新三板企业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配合分层,实现差异化瘦身:基础层的目标是为新三板提供充足的企业储备,作为门槛较低的中小企业“蓄水池”;创新层作为企业向精选层过渡的“跳板”,严格实行退出制度,为企业提供向大型公众公司发展的平台。2019年12月,新三板正式实施市场分层管理,设立精选层,并明确了精选层的入层条件,“转板”制度正式落地。今年5月,为健全新三板市场退出机制,全国股转公司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实施细则》,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优化主动终止挂牌条件和程序,完善强制终止挂牌情形和要求,净化市场环境。至此,新三板瘦身工作基本完成。

所谓输血,就是降低投资者门槛,引入机构投资者。首先,对不同层次,根据风险程度调整投资者准入标准:基础层企业水平参差不齐,宜继续坚持500万元的投资门槛,创新层门槛降低到200万元,精选层门槛降低到50万元。同时,由于精选层风险相对较小,可以适时允许公募基金参与精选层交易。2019年12月,全国股转公司对《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将精选层、创新层和基础层的投资者准入资产标准分别调整为10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此次标准调整较之前统一的500万元门槛明显降低。新三板成功输血对提高市场流动性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所谓美容,就是完善其他配套制度改革。一方面,应加快落实私募做市,逐步增加做市商数量,减少做市商“垄断”地位对做市市场价格的扭曲,以更好地发掘新三板企业的价值;另一方面,尽快明确“三类股东”问题,明确券商持续督导责任,增强参与主体对新三板的信心。虽然私募做市和股东问题仍未解决,但新三板改革已在交易机制、融资制度、监管机制、分层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这有助于激发新三板的活力。

完成了瘦身、输血、美容,接下来就是再分层,升格为交易所。在创新层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划分出一个“精选层”,在精选层内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提高股权分散度。此后,在适当时机将新三板升级为全国第三大交易所,挂牌企业可以不必跨越交易所就在事实上完成“转板”。2020年7月,新三板精选层正式设立并开市交易,现已平稳运行一年有余,再分层基本完成。而今北京交易所应运而生,新三板升级为全国第三大交易所,可打破沪深交易所的垄断,真正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大格局。

北京交易所的设立,可以真正地让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战略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充分享受到资本市场的培育作用;同时,通过交易所间的良性竞争,还可以打破由沪深两家交易所长期垄断而形成的固有利益分配格局,实现上市资源的均衡配置,促使交易所提升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实现差异化竞争;此外,还能通过监审分离倒逼监管能力的提升,推动整个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当然,最重要的是通过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助力解决“卡脖子”难题,让“专精特新”迎来春天。

 

作者系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