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

我国国际收支走向成熟稳健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13期 作者:赵玉超 编辑:章蔓菁
伴随对外开放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得以实现快速改善。而随着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国际收支将迈入更加成熟稳健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国际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在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实际利用外资、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外汇储备规模,也跃入世界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收支达到更大规模,并逐步形成基本平衡、更加稳健的总体格局。国际收支的发展演变,不仅体现了党领导下我国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发展历程

1978—2000年:对外开放开始起步,我国国际收支经历了从小到大、由逆转顺的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对外经贸往来规模较小,195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仅为11亿美元。因此,实行“量入为出,以收定支,基本平衡,略有结余”的外汇政策,采用计划和行政手段来平衡外汇收支。1978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涉外经济起步发展,国际收支规模逐步扩大。1982年,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为404亿美元,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4亿美元,外汇储备余额70亿美元。随后,我国加速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步伐,积极支持利用外资,合理利用境外贷款,外资加快流入中国市场,1994年,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338亿美元,与同期GDP之比达到6.0%的高位。对外贸易也进一步壮大繁荣,2000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已达4774亿美元,远超1982年的水平。从经常账户差额角度来看,国际收支朝着略有盈余的方向发展。1982—1993年经常账户呈现顺逆交替的格局,1994年以后呈持续顺差态势,且规模扩大至每年二三百亿美元。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