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

防范化解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金融风险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11期 作者:李俊成 编辑:孙艳芳
尽管我国经济正处于持续复苏的过程中,也仍需要防范化解疫情冲击导致的政府部门杠杆率攀升、金融部门脆弱性加速显现、资产价格泡沫化等各类衍生金融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使得世界经济陷入严重紧缩,全球经济金融体系遭遇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国际金融市场在疫情暴发初期发生了剧烈动荡,甚至被认为可能会带来新一轮金融危机。然而,得益于各国政府快速反应和合理适度的政策调控,国际金融市场并没有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金融风险整体小于预期。

尽管我国经济正处于持续复苏的过程中,但现阶段经济金融形势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存在。一方面,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世界各国产业链受损、断裂情况突出,修复难度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全球的流动性过剩,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资本流出、资产价格下挫、本币汇率大幅下跌等潜在风险压力,金融风险点和动荡源显著增多。鉴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防范与化解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金融风险,对于推动“十四五”高质量开局起步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主要风险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金融体系运行总体平稳,一系列的金融支持政策在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积极成效,金融风险总体状况不仅好于全球,而且好于国内市场预期。从总量上看,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了重要成果,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威胁有所缓释。从重点风险领域看,国内重大风险环节的风险应对和处置较为得当,重点领域的增量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存量风险得到逐步化解。但是,由于疫情冲击的持续性影响,各类衍生金融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