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人民币汇率短期超调不改双向波动格局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11期
作者:
编辑:张美思
在人民币汇率维持双向波动的态势下,风险中性理念将进一步深入人心。
自从5月26日在岸人民币升破6.40,创出2018年以来的高点之后,人民币汇率开启了一轮快速上升的过程。5月末人民币汇率一度升至6.35平台,在短短的6个工作日内的涨幅超过了1%。人民币汇率短期内的快速上行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美元走弱及市场情绪因素推动人民币短期走强
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近期的走强既有基本面因素的影响,也有市场情绪因素的推动。
首先,美元的疲软是驱动近期人民币升值最重要的基本面因素。作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变量之一,2021年以来,美元指数和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呈现较为明显的负相关态势。而近期美元的走软在很大程度上推升了人民币汇率走强(见图1、图2)。过剩的美元供应、不尽如人意的美国经济数据是近期美元连续走软的两大主要原因。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为市场带来了过剩流动性,而在美国财政存款开始动用之后,短期市场的资金变得非常富裕。在此背景下,从回购协议到国库券在内的各种短期证券的收益率逼近或跌破零。以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和有效联邦基金利率(EFFR)为代表的超短期利率,都已经紧贴0%的利率下限。美元流动性过于泛滥令短期美元利率威胁美联储的政策利率0%的下限,这促使美联储开始采取逆回购工具回笼流动性,以防止利率跌入负值区间。5月25日,美联储隔夜逆回购使用规模升至4330亿美元,为2016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不过,美元泛滥的问题目前尚没有缓解的迹象。而在大量流动性的支撑下,美元资金开始进入各国资本市场套利,这导致了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全面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