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你曾,我曾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16期 作者:程实 编辑:张美思
你曾,我曾,岁月无争。每一种流行,都值得被尊重。你曾年轻过,我曾年轻过,你我都在慢慢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民谣也有鄙视链,我是万万没有想到的。偶然间,我发现自己收藏歌单里有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人——隔壁老樊,一个从声线到其所唱歌曲的歌词都带有穿透性的悲怆与怅然的民谣歌手,一个22岁的年轻人。通过搜索得知,隔壁老樊1998年出生,2018年出道,2019年发布单曲《我曾》后光速走红。再一搜索,却又发现,隔壁老樊的音乐在被很多年轻人喜欢的同时,也遭到了一些人或是隐晦、或是直白的“鄙视”,其评价中不乏“没有社会经验却装老成”“故弄玄虚”“土”等。

在我看来,这个民谣鄙视链的成因有两方面:一方面,鄙视是因为有预设。因为预设了年轻人或身边人不配有如此感悟和如此成就,所以一些网友不屑于隔壁老樊的走红。另一方面,鄙视是因为太大众。网络上的所谓精英论坛或是现实里的所谓精英圈子都有一个怪毛病,即鄙视大多数人喜欢的,推崇大多数人不关注的。隔壁老樊红得太快,在一些人看来,无论其写过、唱过什么,都一定是不够有深度的。这两个成因,很显然都和音乐本身无关。相信很多人在不带预设、不存偏见的前提下,听到隔壁老樊的歌,或多或少都会留下印象,甚至和我一样,点下收藏的红心。因为这些歌挺好听,而且打动人。

其实,更进一步想一想,隔壁老樊的音乐能够吸引精英们的关注,甚至刺痛精英们的神经,有可能是因为其不经意间触碰到了他们的利益痛点,折射了社会的断层。在我看来,这恰是民谣的哲学意义所在。民谣是时代的呢喃,时代越是激变,民谣则越是尖锐,在撕裂共识的同时产生更深层次的价值共鸣。毫无疑问,于内于外,当下之中国都处在激流之中:外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内塑双循环之新格局,导致局内人的思想碰撞空前激烈。而隔壁老樊的民谣,让我看到了中国于变局中谋新局的希望所在,那就是新一代年轻人的忧虑、思考与行动。

其一,看似“做作”,实则真诚。有人说隔壁老樊“为赋新词强说愁”,苦大仇深里藏着矫揉造作;我倒是觉得,少年最识愁滋味。只有在刚刚面对社会、融入世界的时候,我们才最能感受到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才最能体会到社会痼疾的不公与残酷;一旦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反而可能失去宝贵的青涩与敏感。隔壁老樊的音乐,直观展现了90后、00后们在走向成年后的迷茫、不甘与觉醒。当下,物质主义、信息爆炸、快餐文化和娱乐至上的社会洪流,冲击着人类脆弱的精神世界,但真正的年轻人会默默活在当下,不带成见地观察,不拘一格地思考,不顾一切地呐喊。而对于一个面向未来的中国而言,认真思考当下,意义重大。当隔壁老樊唱出“我曾把完整的镜子打碎,夜晚的枕头都是眼泪”,我相信这一代年轻人正在酝酿破旧局、开新局的力量。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