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实务

反洗钱管理政策在供应链产品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16期 作者:于元 编辑:韩英彤
金融机构应以主动合规的姿态,充分理解反洗钱监管的思想内涵,利用反洗钱工具为创新、应用供应链产品保驾护航。

为接受FATF第四轮评估,自2016年以来,我国反洗钱监管理念和方法,开始加速向国际惯例靠拢,特别是反洗钱监管体系,有了实质性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人民银行不断完善监管协同机制,联合银保监会、外汇局,发布、修订了多项监管法规、规章和指引。其重点在反洗钱预防类制度方面,从客户身份识别、大额可疑交易报告、洗钱风险评估等方面,对银行洗钱风险管理提出了规范要求。

从现有框架出发,银行反洗钱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1)客户身份识别。通过有效措施和途径,勤勉尽职,了解客户的基本身份信息,了解实际控制人和实际受益人,确定客户风险等级,进行持续识别。(2)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的保存。按照业务实质,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资料保存要有完整性和可追溯性。(3)通过客户洗钱风险评估模型,对筛查出的高风险客户和业务进行特别管理。包括使用强化身份识别、加强监测频率、了解客户资金来源等必要的控制措施。(4)大额可疑交易报告。大额交易报告要及时、完整,可疑交易模型要不断通过实践进行优化,与时俱进,提供有价值的可疑交易线索。

反洗钱合规面对的挑战

目前,我国银行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的任务紧迫而繁重,供应链产品则是落实这一战略的良好途径。而供应链产品的融资主体多为产业链中较为弱势的一方,也往往是不符合银行传统贷款业务资质的客户;而银行在提供供应链产品服务时,通常会为链上所有客户的活动提供一揽子服务,一方面是加强银行对链场景的把控;另一方面,也通过综合化服务提高业务收益。因此,供应链业务与反洗钱管理有其内在的关联性,供应链产品附带的账户、结算、支付等服务,必然会面临反洗钱管理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