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产业协同 政策聚合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16期 作者:岳希文 余晶 廖瀚峰 吴昊 翁炀杰 袁琳 编辑:王莉
通过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地实现产业对接,将有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的建设。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中,应发挥两地的政策优势,结合双方特色,同时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优化产业布局,拓宽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家在免税经济、跨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医疗健康和金融等领域,给予了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诸多的政策支持,未来双方可在上述领域加强合作,点面结合,在实现高水平开放的条件下,进一步推动区港产业发展。首先从某些特定区域开展“点”的合作,如选取湾区内产业基础较雄厚、科技水平较高、旅游资源丰富的部分城市,加强与海南自贸港部分城市的联动,整合双方优势资源,集中力量进行局部突破,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待时机成熟后,将其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地区和领域,不断扩大合作范围,最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的全面联动,使大湾区与自贸港改革创新的相互促进和产业发展的进一步融合进入一个新阶段。

结合点一:借鉴海南自贸港离岛免税政策,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免税经济布局

在中央高度重视促进消费回流的大环境下,鼓励新消费、发展免税经济,已成为当下城市发展的新动能。离岛旅客免税政策已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金字招牌”,对粤港澳大湾区免税经济战略布局具有较强的参考借鉴作用。目前看,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免税形态截然不同:海南自贸港实施的是离岛免税政策,销售对象为离岛旅客,免税购物额度为每年每人10万元;相比之下,粤港澳大湾区主要依托口岸人流优势,销售对象为通关旅客,其中进境免税额度不超过8000元人民币。相比海南免税购物的火爆场面,受疫情冲击,湾区免税经济受到重挫,区港免税购物出现“冰火两重天”的鲜明对照。

从当前区港免税政策及发展势头对比看,海南自贸港离岛免税政策的免税购物额度更高,吸引海外消费回流的效果更好、未来发展空间势必更广。粤港澳大湾区应当充分借鉴海南自贸港离岛免税政策的经验,建立“离岛”模式的免税经济。如依托“口岸+港珠澳大桥”、珠海横琴国际旅游岛建设等现有政策及区位条件,珠海目前完全具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免税经济“试验田”的先天条件。在原口岸进出境免税购物的基础上,增加横琴和港珠澳大桥人工岛离岛免税试点政策,将有利于推动横琴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做大做强大桥经济,同时还能提升对不可抗力外部风险的应对能力,真正形成带有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免税经济。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