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实务
多元发展的福费廷业务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2期
作者:
编辑:韩英彤
找准定位、做出特色、多元发展,方得始终。2020年的福费廷业务,前景可期。
2019年,国内各家银行的福费廷业务在夹缝中求生存,运行相对良好,种类和规模较以往有了一定提升。而随着《中国银行业协会商业银行福费廷业务指引》的出台和央行电证系统的上线,福费廷业务逐渐趋于规范,且随着本外币资金面的逐渐宽松,二级市场参与方不断增加,福费廷资产价格也不断趋于理性。多参与主体、多交易模式、多久期搭配,使得福费廷业务成为功能多样、方式灵活、多元发展的贸易融资产品,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节约银行经济资本耗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贸易融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9年的福费廷业务:回归理性
《中国银行业协会商业银行福费廷业务指引》发布
长久以来,国际福费廷业务一直是国际化大行和外资银行的固有市场。2012年左右,仿照国际福费廷业务的国内证福费廷兴起后,由于缺乏指导性文件,使得市场参与方在操作中面临对同一产品理解不同,风险把控方向不一等问题。随着监管部门对交易背景真实性的监控不断趋严,市场参与方对交易内各主体的审核责任认定的合规压力也随之提高。《中国银行业协会商业银行福费廷业务指引》的发布,明确了各参与方的责任和KYC的审定标准,同时也规范了增值税的缴纳标准,为福费廷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