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铲除地下钱庄“毒瘤”
打击地下钱庄是维护外汇市场秩序、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与稳定的重要一环。现阶段地下钱庄所表现出的新情况、新特点,使地下钱庄的治理工作面临更为复杂严峻的局面,打击地下钱庄将是一项长期艰巨工作。就此,《中国外汇》记者专访了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检查司副司长肖胜,对话地下钱庄治理。他认为,地下钱庄已成为影响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危害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的一颗“毒瘤”,需要坚定不移地予以持续严厉打击。在治理方面,我们要坚持打防结合、综合治理,以地下钱庄反映出来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为导向,在推进改革、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宣传警示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多措并举,逐步铲除地下钱庄滋生的“土壤”,做好新时代打击地下钱庄的工作。
《中国外汇》:您如何评价地下钱庄的巨大危害性?治理地下钱庄的紧迫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肖胜:地下钱庄是一种特殊的非法金融组织,通俗而言是指不法分子以非法获利为目的,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擅自从事跨境汇款、买卖外汇、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等违法犯罪活动。地下钱庄实际上在美欧等各国均有存在,并非中国所独有。
综合来看,地下钱庄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助长贪污、走私、贩毒、逃骗税、涉赌、诈骗、恐怖融资等上游犯罪。地下钱庄由于其运作的隐蔽性和处理资金的快速性等特征,往往成为各类犯罪分子跨境转移赃款、隐瞒犯罪所得、逃避监管和法律制裁的洗钱工具和资金通道,有的甚至成为暴力恐怖组织转移资金的“帮凶”。二是破坏金融市场秩序,危害金融安全与稳定。地下钱庄的存在,事实上在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形成了非法外汇交易市场与非法跨境流动通道,绕开了我国外汇管理的“防火墙”,严重影响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破坏国家经济金融秩序。三是造成经济金融统计失真,影响经济决策和政策制定。地下钱庄交易及其产生的资金跨境转移和汇兑,大都游离于监管统计之外,或“改头换面”隐匿于合法资金活动中,影响经济金融统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造成统计数据失真,进而影响宏观决策部门对经济金融运行形势的分析判断和管理决策,损害实体经济发展。由于地下钱庄的巨大危害性,各国对于地下钱庄基本上都采取了严格监管和打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