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章 一带一路

在“一带一路”建立人民币生态圈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2期 本刊记者:王亚亚
中企在“一带一路”上有投资需求,也有出口货物的需求,在“一带一路”建立人民币生态圈,可以促进人民币在这一市场的循环使用。

世界银行间金融电信学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WIFT)的数据显示,2018年11月,人民币再次成为国际支付第五大最活跃货币,份额上升为2.09%。自2009年央行启动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已迈入第10个年头。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且未来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中企参与‘一带一路’市场建设有很大的主动性与主导权。基于此,人民币国际化可在‘一带一路’市场大有作为。”这是渣打银行企业及金融机构集团人民币国际化及“一带一路”全球业务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凌嘉敏接受本刊专访时给出的建议。凌嘉敏拥有近 25 年的银行从业经历,在客户管理、交易银行、人民币业务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中国外汇》: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成果?仍有哪些待发展的空间?

凌嘉敏:经过近十年时间的发展,人民币告别了概念推介和宣传的前期阶段,已经作为贸易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外汇储备货币出现在世界舞台。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已经成为一个国际认可的货币。目前国际市场使用人民币的基础设施已经建成:从流动性来看,目前人民银行与全球35家央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协议总额已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从投资角度看,海外投资者可以通过债券通、沪伦通、深港通、基金互认等不同的“连通”方式,投资中国境内的证券市场;从融资角度看,境外发债者可以在境内或者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2018年熊猫债发行总额达到了747亿元人民币,而点心债已达到1400亿元,分别比2017年增长约24%和73%;从对冲角度看,2018年6月,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购售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8〕159号),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人民币购售业务,放宽了机构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对冲交易的限制;从清算系统搭建来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已推出第二代,延长运行时间至5×24小时+4小时。截至2018年11月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已有31个直接参与者和782个间接参与者。作为一个投资货币,人民币自2016年10月加入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到现在已有超过60个央行接受人民币作为他们的储备货币。

但需要认清的是,人民币目前的国际化程度与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是有差距的。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且GDP排名位列全球第二,但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中的份额则相对较低。根据SWIFT的数据,截至2018年11月,人民币全球使用率占比为2.09%;来自渣打银行研究部门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18年10月,中国跨境贸易只有11%用人民币结算;而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的统计,截至2018年二季度,人民币占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比重约为11%,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仅为2%。这些数据均表明,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中国外汇》: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观察,您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有哪些突破口?

凌嘉敏: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有两个突破口,一个是“一带一路”,另一个就是大宗商品。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一带一路”市场拥有很大的主导权,人民币国际化可在“一带一路”市场大有作为。

中国企业投资“一带一路”市场,可以以人民币计价,借以推动人民币“走出去”,相当于增加了人民币进入国际市场的 “出口”;而中国出口到“一带一路”市场的产品,则可以鼓励当地客户用人民币来计价结算,从而进一步促进当地使用人民币,也打开了人民币回流到中国的“入口”。这样,在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人民币就可以循环流动起来。随着“一带一路”发展,彼此贸易关系加深,这个循环就会更加顺畅,人民币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另一个突破口就是大宗商品。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中国在交易中的话语权正在逐步提升。鉴此,可以尝试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2018年以人民币计价的石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是中国第一个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期货品种。此举会进一步推动大宗商品以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当然,这件事情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中国外汇》:请您结合具体场景谈谈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市场上的发展空间?

凌嘉敏: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重要的组成部分。2017年年中,巴基斯坦央行批准贸易商使用人民币开展进出口、融资交易和投资业务,允许企业开立人民币账户,当地银行可以接受及开立以人民币计价的信用证等;2018年3月,中巴两国将10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延长3年;2018年4月,巴基斯坦央行进一步完善了人民币结算和清算系统。可借助这些具体的协议和政策,推动人民币业务在巴基斯坦落地实施。

而对尼日利亚,中国已成为其第二大贸易伙伴。2018年5月,中国央行与尼日利亚央行签订了150亿元人民币为期 3年的货币互换协议;2018年6月,尼日利亚央行颁布了就人民币在当地使用的相关规定,自该月起,尼日利亚央行每两周通过竞拍形式,向有贸易结算需求的企业提供人民币。

在“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生态圈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汇集:一是需要有实实在在的商业需求。如前面谈及的,中企以人民币投资,而当地进口以人民币进行支付,企业使用人民币可以减少汇兑环节,规避汇率风险。二是需要在政府层面达成一定的配套支持协议。比如允许开立人民币账户、提供配套信息系统支持、提供相关的人民币资金投资收益产品等等。三是要注意加强银行间的合作。对所有金融机构而言,开展人民币业务,相互间的合作大于竞争——只有在一个非常成熟、便利的市场机制之下,使用者才会放心地使用人民币——而这不是一两家银行就可以做到的。

《中国外汇》:对外贸易和投资企业,应如何把握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政策红利?您有哪些具体的意见建议?

凌嘉敏:长期以来,企业一直是按照使用美元等外币的惯性思维开展各种涉外商务活动,对外投资在监管机构报备报批时所用的货币是外币,与交易对手签约使用的也是外币,到了结算交割时期不能说改换币种就改换币种。如果企业对外跨境结算改为人民币,其相关的内部财务风险管理、会计记账方式等都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所以企业要把握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政策红利,就需要花时间改变惯性思维方式,且公司内部相关部门也要积极配合这些变化。

中企对外投资、贸易,之前都要先把人民币兑成美元,再把美元兑成当地货币,回收投资收益后,再兑回人民币。这中间会产生多次汇兑。如果把对外投资、贸易中的计价结算币种直接确定为人民币,就可以免去汇兑环节,从而产生经济效益。企业可以把因汇兑环节减少而带来的收益与交易对手分享,使其供应链都能享受到人民币跨境业务带来的好处。

此外,企业的财务管理或者资金管理部门,要在跨境人民币业务实施中做好集团内部的协调工作。企业不同部门的考核指标不一样,只有让跨境人民币业务落地带来的好处在多个部门之间实现共享,才能更好地推动人民币的使用。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