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资

应收账款融资“破解术”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2期 作者:郭阿莉 孙兴国 雷嘉美 潘志殷 编辑:章蔓菁
商业银行基于中信保的相关产品设计了各类应收账款融资方案,企业可根据自身对融资期限、融资比例和融资条件的需求加以选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上承包中大型项目,并带动高新技术产品、大型机械设备、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的出口。这其中,由于境外业主或者进口商按照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或设备款,以及延期支付等原因,使对外承包工程或设备出口企业形成了较多的应收账款,既影响了流动性,也带来了潜在的汇率风险。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成为企业的一大诉求。对此,商业银行基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信保”)的相关保险产品,为企业设计了各类应收账款融资方案。

基于特定合同保险的应收账款融资

企业在海外承揽工程或成套设备项目出口后,业主出具工程量单,表明物权已转移。此时,业主需要履行支付义务,但通常付款账期较长,根据合同从45天至720天不等。在此期间,企业一方面面临业主的潜在违约风险;另一方面,还面临以外币计价的应收账款的汇率风险以及资金占用所带来的压力。

针对这一情况,银行与中信保合作,开发出基于特定合同保险的应收账款融资产品(下称“特险融资”)。该特定合同保险属于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范畴,承担出口商因政治风险或商业风险所遭受的出口商务合同项下应收账款损失,赔付比例一般不超过90%,审批机制灵活,多数情况下无需业主提供主权担保或者财政担保。在企业投保特定合同保险后,中信保、银行和出口方签署《三方赔款转让协议》,出口方将特定合同保险项下的赔款权益转至银行,银行据此对出口商的应收账款予以买断,提供与应收账款期限相匹配的融资服务(见图1)。而为进一步降低风险,企业还可加保成本投入,对业主确认量单前,企业已经投入的实际成本进行承保,由银行对出口方提供备货阶段或建设期融资。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