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探路新兴市场汇率风险管理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2期 作者:刘仁宾 编辑:王亚亚
与传统的美元作为国际贸易主要结算货币不同,“一带一路”带动下的境外投资、境外运营,使企业的货币收支呈现出多货币趋势,也进一步提高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复杂度。

2018年二季度以来,美元结束年初的熊市,自4月下旬开始显著走强。美元指数从89.41反弹至最高的96.98,涨幅达8.4%。在美联储的持续加息下,美元汇率、利率双双走高,新兴市场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导致新兴市场货币绝大多数下跌,且部分国家还爆发了货币危机。截至2018年年末,阿根廷比索、土耳其里拉、俄罗斯卢布跌幅居前,分别对美元贬值51.40%、28%和17.2%。其中,阿根廷还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了紧急贷款救助。此外,新兴市场货币动荡还有向其他国家扩散的趋势,一时间引发市场对于新兴市场货币危机的广泛探讨,成为关注焦点。

伴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速,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向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成为中资企业的投资目的国、贸易对手国。相比发达国家的金融产品体系,新兴市场货币汇率避险产品相对单一,外汇市场发展程度也较低,因此,中资企业探索在新兴市场的汇率避险之道迫在眉睫。

新兴市场汇率风险日益突出

当前,中资企业在新兴市场开展业务,使得企业集团的汇率风险呈现出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