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危机十年:回首向来萧瑟处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18期 作者:宗涛 编辑:张美思
雷曼的倒闭绝非偶然,也并非必然。其背后的一些经验与教训值得思考。

2008年9月15日,原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以下简称雷曼)走投无路,轰然倒闭,不仅终结了其150多年的发展史,也拉开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序幕。回首十年前这惊魂一幕,我们仍然想问:为什么是雷曼?雷曼有没有可能不倒?雷曼不倒会怎样?

2008年3月,原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出现危机被摩根大通收购后,实力较弱的雷曼作为次贷市场又一大玩家,是华尔街投行中最为薄弱的一环。随着市场环境恶化,雷曼成为市场讨论和做空的焦点并不偶然。

不过,美国对雷曼拒绝提供救助,这才是导致市场信心崩溃的重要原因。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拒绝救助雷曼的理由是,雷曼已经资不抵债,缺乏合格担保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没有权力救助私人机构,也没办法提供融资。虽然主持危机处置的几位当事人对此众口一词,但至今仍有观点认为,美国放任雷曼倒闭无异于犯罪。

放任雷曼倒闭是一连串事件的结果。雷曼倒闭之前,在美联储300亿美元担保的支持下,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市场危情得到缓解;2008年6月开始,政府支持的两大联邦住房贷款抵押融资公司——房利美与房地美危机迭起,引发市场动荡,9月7日财政部以2000亿美元资金接管“两房”。这些救助行动花费了纳税人的真金白银,已经引发美国国内自由派的强烈反对,再加上正值美国大选竞争正酣,更引得进一步的争议。为避免被认为是华尔街的代言人,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只能明确表示不对雷曼提供任何政府援助。如此表态,部分也是为了敦促私人部门自己解决问题。除此以外,雷曼倒闭也与其缔造者、总裁福尔德行事风格傲慢高调不无关系。因此,雷曼破产有其自身原因,但也掺杂着某些政治因素甚至个人感情因素,并非必然。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