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章 封面文章

纾困小微金融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18期 本刊记者:荣蓉 韩英彤
深化小微金融服务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有关各方的协同努力,综合施策,既要针对现状解决问题,更要探索并构建长效机制。

小微企业是经济新动能培育的重要源泉,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以工业小微企业为例,其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从业人员在300人以内。根据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17年年末,全国小微企业法人约为28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合计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以及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微企业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

但相较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抗风险能力也较弱。同时,小微企业的贷款不良率为2.75%,比大型企业高1.7个百分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贷款不良率更高,金融机构获得的收益较难完全覆盖风险。这便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背景所在。在此背景下,如何突破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值得探究。

小微金融之困为何难解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一直在为助力小微金融发展做出积极探索。人民银行和原银监会(现银保监会)支持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服务,包括综合运用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并动态调整宏观审慎评估(MPA)相关参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同时,国内多家商业银行顺应国家倡导,纷纷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加快发展普惠金融业务。

但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发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报告》统计,截至2017 年年底,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达到了1.89万亿元人民币,约占我国2017年GDP比例的17%。

一个很直白的现实原因就是,我国小微企业平均寿命有限,直接影响了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在动力。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8年左右,日本为12年左右,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3年左右,成立3年后的小微企业尚能正常营业的约占三分之一。而小微企业平均在成立4年零4个月后才能第一次获得贷款。

同时,小微企业由于先天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抗风险能力较弱。当经济形势或市场情况出现较大变化时,最先倒下的往往就是小微企业。对金融机构而言,每笔放贷流程及成本基本相同,但贷款给大企业相对风险较低、成本较小,而“出力并不讨好”的小微企业确实并不讨喜。

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贸易金融部总经理薛键认为,最大的难点是收入与风险控制的平衡。小微金融的客户对象相对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风险缓释措施较少,有效地进行小微金融的风险控制是很大的难点。只有将风险控制好,小微金融才能取得长效发展。目前而言,市场上有太多小微企业前期发展势头不错,但一遇经济下行,其风险纷纷暴露,往往出现银行收益难以覆盖损失的教训。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商业性金融如银行考虑的是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收回收益,但小微企业的风险确实超出了银行可控的范围,这才是小微金融最为核心的难点部分。在需求层面上,如何更好地改变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这是一个重要命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指出,造成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除了与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有关,还与现行财政金融政策不完善、金融机构业务不健全、以及当前经济金融环境收紧有关。小微企业对我国的经济活力和就业民生有着重要影响,但进一步深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也具有艰巨性。

支持政策密集出台

为改变小微金融发展遇阻的状况,2018年,我国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并陆续拉开了密集政策扶植的大幕。

6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增加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从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年底,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由1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中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担保金额占比不低于80%,其中支持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及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的担保金额占比不低于50%;禁止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减少融资附加费用等。

6月2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银发〔2018〕162号,简称《意见》)。《意见》从货币政策、监管考核、内部管理、财税激励、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23条短期精准发力、长期标本兼治的具体措施,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6月29日,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联合召开全国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电视电话会议。会上,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近期将安排增加支小、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限额各500亿元,合计1500亿元,调整后全国再贷款和再贴现的总限额接近1万亿元。并从放宽申请条件、扩展抵质押品范围、加强精准聚焦、创新借用模式等方面对再贷款申请考核进行简化、优化。

最近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李克强总理于8月22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建立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与小微信贷投放挂钩的激励机制。这是进一步推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政策落地见效的重要措施之一。这次会议还决定了多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其他相关措施。

政策的密集发力促进了金融机构对小微金融的投入。银保监会发布的2018年二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3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1%。

小微企业的幸福乡

国内政策的大力扶持较大改善了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给小微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光明。那么,在获得政策扶植以后小微金融该如何发展,是否存在地区样本呢?

小微金融“全国看浙江、浙江看台州”。《中国外汇》记者赶赴全国唯一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浙江省台州市,以感受小微金融蓬勃发展地区的独特活力。

2015年12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设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近年来,当地政府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问题为导向,取得了一系列的改革成果:截至2018年7月末,台州小微企业(含个人经营性)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的48.42%,分别比浙江省、全国高出约10个、20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35.14万户,同比增加6.58万户;截至今年7月末,台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0.85%,关注类贷款占比0.94%,两者之和浙江省内最低。

对于台州当地有针对性地扶持小微金融的具体做法,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行长肖宗富对记者进行了详细介绍:“台州金融改革做了很多件有利于小微金融发展的实事,其中最关键的三大措施从根源上缓解了金融机构对支持小微企业的顾虑,分别是建立了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和发展以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为代表的各类权利质押融资。”

其中,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由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牵头建设,将市场监管、税务、法院、房管、国土等15个部门的81大类、1100多细项、覆盖58.89万家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整合汇集,免费提供给当地银行使用。截至2018年7月,平台信息量达8033万条,日均查询5500次,已经被当地银行列入贷前审查、贷中审批和贷后管理的必经环节。“有了这个平台,经过企业授权,银行便可以查询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了。小微企业成了‘透明人’,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肖宗富说。

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为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企业股东及个体工商户提供了担保服务,基金与银行同担风险,目前正以浙江省、台州市共建方式,开展基金扩容,基金规模将扩至15亿元,可为小微企业提供150亿元的增信担保。截至今年7月末,信保基金在保余额超过了61.9亿元,累计承保金额增长至170亿元,服务企业8803家,服务范围覆盖全部县市区,合作对象已涵盖辖内大部分市域银行。肖宗富表示,“台州小微企业信保基金很接地气,银行可采取捐资的方法参与基金。当出现风险时,捐资银行风险共担比例为20%,余下部分由信保基金承担,而非捐资银行风险共担比例则为35%。风险来临时,银行不是独善其身的,也是要付出成本的,这样也可以督促银行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估。”

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平台是国家工商总局在台州的先行、先试之举。2016年6月,国家工商总局在台州召开注册商标质押融资工作经验交流会,而后开通了台州受理点数据专线。截至今年7月末,已累计办理商标质押登记1269件,约占全国总办理量的27%;累计发放商标专用质押融资1955笔,金额为71.85亿元。此外,当地还积极深化开展应收账款、股权、专利权、海域使用权、承包土地经营权以及排污权等各类权利质押融资。“小微企业在开创期,本来就一穷二白,如何让无形资产变得有价值,进而缓解企业的资金难题就凸显其重要性。”肖宗富补充道。

此外,台州当地还通过多举措破解小微企业信用缺失问题、引导创新产品和服务流程、大力发展小微金融专营机构、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主动性负债、引导企业直接融资、开展取消企业银行账户开户许可证核发试点、优化外汇业务服务方式、完善外汇管理模式、支持辖内有条件企业开展跨境并购等措施,进一步扶持小微金融发展。

在政策的有力扶持下,当地商业银行也趁着东风,立足本地经济特色,深植小微金融。

工商银行台州分行是当地开展小微金融比较有特色的一家国有银行。2015年该行成为工行总行首批小微中心试点单位,2016年被工行总行评定为四家总行级样板小微中心之一。其具体举措很“接地气”:一是优化服务模式。从实施细分市场规划、完善客户库体系进行精准营销和风险管理,再到践行普惠金融积极“减费让利”。二是创新金融产品。从创新小微企业融资产品,推出循环贷款(续贷)、信用贷款、网络贷款特色产品,支持小微企业入园转型,创新推出最长期限可达10年的“购建贷”,再到探索特色集群个性化方案,做到“一群一策”。工商银行台州分行的副行长张仕乾认为,该银行更多是“对小微企业讲求服务”,因地制宜地推出适应当地的特色产品,诸如其他地区少见的“渔捷贷”“渔业贷”“模具贷”等。

台州银行信贷投放市场份额位列台州城市商业银行首位,并已进行跨区域经营。截至2018年7月末,该行(含其主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资产总额1764.7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150.6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79%,拥有9300多名员工。说起台州银行特色小微金融服务,台州银行副行长赵建国认为,该行得益于市场化治理,并以客户为中心,实施小微金融差异化经营。台州银行的金融服务追求“简单、方便、快捷”,并根据不同时期小微企业特点,创新贴合小微企业需求的信贷产品,如“小本贷款”“村聚易贷·兴农卡”“自助贷款”“畅易贷”等。该行还积极应用金融科技,推出客户服务移动工作站,以移动终端为载体,拓展服务时空。“台州银行的产品很简单,客户一看就明白,一用就会。同时,我们营业时间比同业都长,全年无休营业,早上7:30营业,晚上7:00关门,随时随地为客户服务。并且每一项服务都限时精确到秒,贷款业务做到‘新用户3天回复,老客户立等可取’,以求带给客户更好的体验。”赵建国说。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一直是致力服务小微企业的商业银行标杆。截至今年7月末,泰隆银行台州分行支持小微企业的信贷户数为6.8万户;贷款余额309.44亿元,较年初增加7.15亿元。秉承着“服务小微、服务未来”的理念,该行创新推出了“支小再贷款”“信保贷”“科技专利贷”“政信达”“贸易融资循环贷”等产品。同时,泰隆银行也一直积极拥抱金融科技,进一步完善信贷流程,根据客户实际情况,从贷款形式、担保方式、还款来源、结算流水等方面着手,形成大数据,分析客户情况、风险等级。该行创新性推出pad金融移动服务站(“信贷工厂”模式),推出“速e贷”,在签订合同、核定授信额度、明确授信期限等要素后,提供“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便捷服务,并研发了“接力贷”产品,破解了临时周转难题。泰隆商业银行总行国际部副总经理林淑瑾认为,泰隆银行秉承工匠精神,致力于为小微客户服务,从实践中探索特色授信的方式、方法,在扶持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获得银行自身的发展和壮大。

小微企业的风险问题是无法逾越的难点。对此,受访的几家银行均采取了务实、接地气的做法。工商银行台州分行以“求真务实”为信贷文化,以真实合规和防控实质风险为底线,摒弃包装文化、典当文化和投资文化,不唯报表、不唯书、不唯上。台州银行则结合经验经过本土化改造后,总结出了“下户调查、眼见为实、自编报表、交叉检验”的十六字风控技术和“三看、三不看”识别技术,即不看报表看原始、不看抵押看技能、不看公司治理看家庭治理的风险识别技术。“三品三表”则是泰隆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金融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风控方法,“三品”即人品、产品、押品,“三表”即水表、电表、海关报表,通过看“三品”揭示客户的社会化软信息,通过查“三表”掌握客户的数字化硬信息,取得了良好的风控效果。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也接触了当地多位小微企业业主。这些业主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电器行业、服装行业、汽车配件行业等。总体给人的感受是,这些业主比较务实,讲求诚信,所处行业成长性较好,在成长困顿之时均获得了当地金融机构的支持。其中,给记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喜运来电器董事长洪连升。这家电器企业从2009年开始生产挂烫机,产品逐渐从内销转为外销,企业每年的成长速度高达30%以上。在2017年年底,洪连升遭遇了资金周转困难,接近年关时还有一百多万元的资金缺口。当时台州银行的客户经理了解到具体情况后,经与总行领导请示,三天内给洪连升提供了200万元的信用贷款。“我能走出困境得益于银行非常支持小微企业业主。根据当时的情况,我是无法达到大银行的信贷门槛要求的,能获得银行支持真的是很幸运。后来我便将所有财务账户都转到了这家银行。”洪连升说。

在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小微企业无疑是更为幸运的,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地方政府政策支持、金融机构扶持,自身发展壮大的动力也更足。当地政府的远见和开明做法也更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当地金融机构具有特色的风控措施、沉下心来为小微企业融资创新的金融服务思路,值得学习和推广。

探索更多可能性

由于小微企业普遍风险成本高,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再加上缺乏有效抵押物,无有效风险缓释工具,同时外部环境配套措施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所以从事小微金融的银行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再加上小微企业人工成本高,小微企业需求与银行服务匹配较难。

对此曾刚认为,商业银行需实现风险可控且成本与收益相匹配,探索一套商业可持续的模式,这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最关键环节。商业银行应主动适应新经济、新金融的发展趋势,加快金融科技在小微企业金融上的运用,运用互联网、数字化的相关手段,重点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之路。

薛键也表示,小微金融的长远发展应关注科技手段的提高,长期以来,业内普遍认为小微金融需耗费大量人力,主要还是因为科技手段尚未达到足够的先进程度。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普及,小微金融将有望大幅度减少人工的干预,不但能逐步解决人力资源占用问题,也能提高风控的有效性。

金融机构人力资源密集型发展模式对于地广人稀抑或小微企业寥寥的地区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尚需进一步探索。利用金融科技为小微金融保驾护航更符合未来发展潮流。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内银行业确实也在逐渐发力数字普惠金融之路,越发倾向于批发式、平台化操作,将部分产品集IT平台、风控平台为一体,利用大数据和数字技术等,为贷前营销、贷中管理、贷后预警全业务周期提供了在线化、自动化、数据化的解决方案。目前,主要商业银行基本都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的网络贷款产品,相对于传统人力资源密集的小微信贷方式,数字普惠金融将逐渐成为行业主流。诸如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全流程线上融资“小微快贷”、浙商银行推出的数字普惠创新产品“点易贷”以及网商银行推出的“网商贷”等。

采用供应链金融模式,对现行的产业链开展业务创新,也可以改变过去银行只针对单一企业主体进行信用评估并据此做出授信决策的融资模式。目前,也有一些商业银行正在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让金融科技发挥其核心作用。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3.0版本——“橙e网”,便是“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可满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在线商业需要。

另外,抵质押手段创新也可以进一步盘活小微企业资产,从而改善企业融资结构、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诸如票据质押融资,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大型银行也已推出了符合自身定位的票据池产品。

小微金融的未来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指引下,银行业践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愿望和社会责任感大大增强,但普惠金融、小微金融并不等同于公益活动或慈善救助。由于小微企业的自身特点及商业银行面临的实际问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之路任重而道远。

易纲行长表示,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一个长期的艰巨过程,金融部门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更有效的行动,久久为功、坚持不懈,不断推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坚持财务可持续增长,切实激发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在动力。

董希淼认为,深化小微金融服务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有关各方的协同努力,综合施策,既要针对现状解决问题,更要探索并构建长效机制。首先,需要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要通过改革在税收、法律、管理等方面不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制度,降低小微企业各种不必要的负担。其次,进一步深化小微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小微金融服务的顶层设计。发展小微金融也要与发展普惠金融一起进行统筹考虑,将小微金融纳入普惠金融的发展规划中。最后,需进一步鼓励金融创新。在小微金融领域,相关部门可以适当给予金融创新的更多空间。

曾刚指出,我们需要对当前经济结构管理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规范,将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情况进行缓解,而不是试图彻底解决。可以预见小微金融未来的发展空间必然是很广阔的。数字普惠金融将是小微金融最有可能实现商业可持续性的方式。

薛键进行了补充,小微金融的发展也需要关注协同的问题,小微金融的发展不仅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业务,更是相关各方面的重大社会责任。因而,小微金融的发展需要监管、财政等各方面的支持与协同,各方发力,有效配合,才能更好地发展小微金融,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加金融支持。

在我们看来,金融机构服务实体,又依附于实体。只有小微企业获得盈利,给予金融支持的金融机构才能安心服务。但是从国内目前情况来看,小微金融不良率确实居高不下,存在很多失败案例。尽管小微金融作为业内公认的“蓝海”领域,得到各家银行的重视和积极拓展,但距离业内期望中的小微金融综合服务还存在一定差距。

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如何纾困小微金融,更多地需要从改善小微企业营商环境、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植力度、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鼓励金融创新等方面入手,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等相关各方均需协同努力,综合施策,才能最终实现小微金融“几家抬”的合力,使我国的小微金融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