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警惕2018年通胀超预期风险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6期 作者:沈建光
2018年,中国的通胀隐忧依然存在,货币政策仍然需要保持整体收紧,但也会因此加大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在春节因素导致食品价格与服务价格明显上涨的背景下,2018年2月中国CPI大幅回升至2.9%,比1月高出1.5个百分点。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中3%这一全年通胀目标,市场对于中国通胀前景展开了讨论。通胀在2018年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又将对货币政策产生何种影响?

短期看,2月CPI大幅回升有很强的季节性因素。在春节效应与气温偏低的双重影响下,食品价格,特别是蔬菜价格大幅上涨。2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4.4%,影响CPI上涨约0.8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春节带动返乡与旅游人次增加,推高交通旅游价格上涨;城市劳动者供给大幅减少,也带动餐饮、理发与家庭服务业成本上涨。2月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5%,也比1月有明显提升。

不少观点认为,进入3月,伴随春节因素的消退,CPI会有明显下滑。但笔者认为,由于3—6月的CPI基数效应要比2月明显提升,因而今年上半年通胀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相反,接下来的3月乃至二季度,CPI大概率仍会处于2.5%以上,个别月份甚至会接近或突破3%。

从基本面情况看,今年通胀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一,持续去产能可能推高上游产品价格。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将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考虑到全球经济回暖带动需求回升,受供应阶段性偏紧的影响,预计今年钢铁价格仍将处于高位。其二,环保政策依然会从紧,而环保限产已经使猪肉价格减缓了下跌。其三,不排除输入性因素可能对通胀造成影响。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