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论坛
提高外汇管理部门内审组织价值
来源:
《中国外汇》2016年第11期
作者:
编辑:李淑玲
随着外汇管理方式的的改变,传统的内部审计已不适应外汇管理“五个转变”要求,不利于外汇局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作用的发挥。对此,外汇局系统尝试运用绩效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等先进的审计方式和理念,通过内部审计评估外汇管理改革的效率、效果和相应的风险水平,提示外汇管理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同时,通过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辅助决策者在防风险和推改革两者之间平衡取舍,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妥有序地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和监管的有效性,较好地实现了促进组织增值的目标。目前,外汇局内部审计较多地停留在监督、控制层面,尚未全面提升到价值增值这一层次,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正视外汇管理部门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现状,剖析外汇局在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不足,探究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外汇局系统的效用。
外汇局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
统一标准的缺失削弱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评价效果。一是增值型审计评价内容不统一。当前外汇局增值型内部审计多属于创新型项目,不同的分支局对审计内容的理解和侧重点不同,间接影响了评价效果。二是评价标准不统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缺少科学、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审计过程重程序、轻效果,重评分、轻管理,审计结论主要依据审计人员的量化打分和主观判断,其科学性值得商榷。三是评价结果权威性不足。增值型内部审计重点关注的“增值”在外汇管理部门主要体现在社会效应上,难以进行精确量化。这导致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