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现状和对策

来源: 《中国外汇》2016年第11期 作者:谭小芬 尹碧娇 编辑:孙艳芳
去杠杆首先是把企业债务/资本的比例降下来,一是被动去杠杆;二是通过杠杆转移去杠杆,如扩大需求,增加资本回报率,或进行债务转移,增加权益资本。

适当的杠杆化可以用较少的资金成本获取较多的资产,同时起到监督管理层、降低代理成本、提高投资效率、防止企业过度投资的作用,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如果杠杆率过高,则会有增加还本付息压力,带来偿付风险;抑制私人部门投资和消费;提升违约风险和金融危机爆发概率以及滋生道德风险等诸多负面影响。去杠杆意味着要紧缩信用,减少负债。这会带来实体经济的下滑。近几年来,我国企业杠杆率持续走高,导致企业财务成本不断增加,不但挤占了再发展资金,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压低了潜在增长率,而且债务风险也不断加大。更严重的是,企业债务风险的日渐积聚,会危及到整个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正因为如此,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16年五大任务中,“去杠杆”赫然在目。对于去杠杆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从企业的杠杆率现状出发,结合实际来探寻去杠杆的对策。

中国杠杆率的总体情况

“杠杆率”的测度通常用微观经济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与权益资本的比率,负债/GDP、负债/总资产,负债/权益,资产/权益等都可以作为衡量杠杆率的指标。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务形式主要表现为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信托融资、委托贷款等。杠杆率一般涉及居民、企业(金融部门和非金融部门)、政府三个部门。这三个部门的总债务与GDP的比例,常常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杠杆率”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中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可以发现有以下三个特点: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