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
美元霸权的“使用”与“动摇”
来源:
《中国外汇》2025年第17期
作者:
编辑:孙艳芳
美元霸权的基石是美债的“安全资产”地位。当前美国正通过无节制的债务发行、将金融工具“武器化”等方式“使用”甚至“滥用”其霸权,逐渐侵蚀市场对美债“安全资产”的信念,从而引发了美元霸权基石的“动摇”。
长期以来,美国凭借美元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享受着以低成本融资、高投资收益、危机时逆周期的融资能力等为代表的诸多特权。然而,近年来这一格局似乎出现了变数。有观点认为,其他国家也开始享受类似的融资便利,美元的低成本融资特权正在被“稀释”;也有声音指出,美国自身的海外投资净收益持续下滑,其高投资收益的特权似乎也在“消失”。更不同寻常的是,在2025年4月的中美关税冲击事件中,资金并未如预期般涌向美债避险,反而选择了抛售,导致美债收益率飙升。我们不禁要问:美元霸权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霸权国(Hegemon)指的是具备足够经济实力与政治意愿,为全球经济体系提供核心公共产品的国家。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以来,尽管历经演变,美元的霸权地位(Dollar Hegemony)长期稳固。
笔者认为,美元霸权的基石是美债的“安全资产”地位。在此基石上,美元霸权具体表现为三重特权:日常的低利率融资、巨大的债务展期空间以及危机时逆势增强的融资能力。
在流行叙事中,霸权和特权常常被混用。需要厘清的是,特权只是霸权行使的具体表现,而霸权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依赖于“别无选择(There Is No Alternative, TINA)”格局的支配体系,使其他国家深陷于美元体系中难以自拔。尽管如此,这一霸权并非没有边界,而是需要维系市场对于美债作为全球“安全资产”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