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的独立性

美联储独立性动摇下的美国经济与全球传导

来源: 《中国外汇》2025年第17期 作者:程实 编辑:孙艳芳
无论下一任美联储主席是否会引导更快速的货币宽松,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悲观预期都已并将进一步在资产价格中显现。而这一悲观预期,也将通过资本流动、汇率波动和风险定价渠道,向全球金融市场传导。

近期,特朗普政府频繁发表针对货币政策的干预性言论,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持续升温。在美国经济增长承压、财政赤字高企与政策走向波动的背景下,美联储独立性的存续,正在成为支撑市场信心的关键——这可能是美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救命稻草”,也可能演变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考虑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任期临近结束,未来市场对美联储政策独立性的担忧可能进一步发酵。综合来看,美联储主席的“超一票”作用、美国当前温和的通胀与疲软的劳动力市场、以及财政扩张对货币政策的制约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下一任美联储主席带领的货币政策可能呈现利率决策前置化、资产负债表缩减进一步放缓以及政策沟通重心转向就业与增长的特征。在短期内,加速降息或可降低融资成本并提振经济增长。但独立性削弱下的宽松倾向可能重塑市场对通胀控制的预期,抬升美国经济的滞胀风险。缺乏制度可信度的名义宽松,换来的更多是风险溢价与通胀的上行,而非持久的生产力提升以及居民生活的改善。其中隐藏的风险,未必来自美联储本身的失控,而是来自市场对其可能失控的想象。无论下一任美联储主席是否会引导更快速的货币宽松,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悲观预期都已并将进一步在资产价格中显现。而这一悲观预期,也将通过资本流动、汇率波动和风险定价渠道,向全球金融市场传导。短期的政策切换,或将成为重塑长期国际资本流向与经济秩序的序曲。

 

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

特朗普政府对货币政策立场的持续言论干涉,不仅反映出行政部门与货币当局在政策目标上的潜在分歧,也折射出美国财政与经济层面正承受多重压力。对于美联储未来的货币政策而言,尤其是美联储主席的接替是否会实质性影响货币政策走向,有三个关键因素值得考虑: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