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对中国加征关税
【事件】2024年5月14日,美方发布对中国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中国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等产品加征关税。10月4日,欧盟表决通过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提议,税率从10%的基础上,再加征从7.8%到35.3%不等的关税。11月,伴随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其激进的贸易主张受到广泛关注。由于保护国内产业的需要,美欧在2024年对中国实施了新的贸易政策,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这种贸易政策变化增加了对全球经济分裂和供应链不稳定的担忧。
在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加速演变的背景下,各国愈发重视通过产业政策促进和保护本国产业,而关税等贸易政策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之一。面对中国品牌在价格竞争力、技术创新以及市场份额扩展上的强劲势头,美国和欧洲近年来逐渐加强了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的限制措施。这些限制不仅限于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等行业,还扩大到了更广泛的工业产品领域。这种趋势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紧张局势,并引发了对于去全球化进程加速和供应链稳定性下降的担忧。
在初期阶段,美国的政策主要集中在通过关税壁垒减少中国商品对美国市场的影响,目标是削减贸易逆差并保护本土产业。2017年至2020年,特朗普政府一方面通过修改或退出现有贸易协议,破坏全球贸易秩序,另一方面则采取单边关税措施来实施其经济保护主义政策。2018年,美国启动了对中国的301调查,并分批次对大量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重点涉及高科技、制造业和消费品等领域。
到现阶段,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已形成了一套多维度的综合打压战略,在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华发展遏制策略。除了继续加征关税,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IRA)加大对本土产业的支持力度,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对中国制造形成全方位围堵。以电动车产业为例,2024年美国除了加征301关税,还为符合“美国制造”标准的电动车提供高额补贴,推动全产业链的本地化生产。这一政策不仅是对中国出口的直接压制,也是争夺新能源领域技术和供应链主导权。同时,美国还施压其他国家调整对中国商品的政策。例如,墨西哥在美国压力下停止了对中国电动车制造商的优惠措施;加拿大则从2024年10月1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