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日本货币政策转向

来源: 《中国外汇》2024年第24期 作者:周学智
【事件】2024年3月19日,日本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0.1%上调至0—0.1%区间。这是日本央行自2007年2月以来的首次加息。此外,日本央行在长期利率控制方面...

【事件】2024年3月19日,日本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0.1%上调至0—0.1%区间。这是日本央行自2007年2月以来的首次加息。此外,日本央行在长期利率控制方面和资产购买方面等也做出一些列边际紧缩动作。7月31日,日本央行再次将基准利率从0—0.1%区间提高到0.25%水平,同时明确长期国债购买的金额和节奏表明其边际收紧货币政策的路径。

对于此次具有历史代表性的货币政策转向,短期原因是日本央行对日本经济抱有乐观看法;中长期角度看则是对“安倍经济学”的一次反思。

日本经济在2023年交出了相对较好的答卷,是日本央行在2024年做出重大政策调整的重要原因。2023年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1.9%,不考虑因受基期因素扰动的2021年数据,该数值是2013年之后的最好成绩。日本经济在2023年表现相对较好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看,日本国内资产价格持续上涨,产生了一定的财富效应;日本物价出现明显上涨。日本政府在安倍上台后持续推出的支持企业经营治理的改革产生一定成效。外部因素看,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基本结束,乌克兰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逐步被适应。此外,针对因高物价增速而导致的日本民众实际收入下降,实际消费支出乏力的情况,当时的岸田文雄政府在2023年底推出了一系列补贴政策和减税政策,以期提高民众收入。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春斗”中,日本劳动者获得了显著的加薪。根据日本劳动组合联合会的数据,2024年日本劳动者在“春斗”中争取到的涨薪幅度约为5.1%,创下1992年以来的最高涨薪幅度。随后,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也出现正增长。这都给日本央行进行持续的货币政策调整创造了条件。

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也是对“安倍经济学”的一次反思。“安倍经济学”实施10余年以来,日本经济确实从泥潭中走出,但并不强劲,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结构性改革力度不足,是日本经济温热不暖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安倍经济学”中扩张的货币金融政策也带来一系列负面效果。虽然最近10年日本的房市和股市呈现出上涨的态势,但资产价格的上涨并未令无资产者获得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好处。扩张的货币金融政策令日元持续承受贬值压力,相较于2012年底,日元兑美元汇率贬值约50%,导致无论从总GDP角度还是人均GDP角度,日本在全球的经济地位都出现显著下降。“安倍经济学”中扩张的货币金融政策的负面效果愈发显著,日本央行在黑田东彦卸任行长后,也开始进行进一步反思。从全球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的时间轴看,相较于美联储、欧洲央行以及其他主要央行,日本央行对货币金融的紧缩明显较迟。2024年的一系列紧缩政策,也是对全球货币政策周期的“追赶”。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