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章 封面文章

韧性与挑战并存

来源: 《中国外汇》2024年第24期 作者:肖立晟 吴立元

2024年,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减弱,地缘冲突与结构性问题继续累积。主要经济体经济呈现超预期韧性。美国与欧元区通胀整体下行,美联储与欧洲央行均开启降息周期,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大幅减弱。与此同时,部分结构性风险累积。全球化进程波折增大,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美国持续挑起贸易摩擦,产业链加速重构,全球经济碎片化加深。债务率上升、巨头企业垄断增强、收入分配不平等、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问题仍在加深。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持续酝酿,但科技封锁、产业链碎片化等不利于国际合作与科技资源配置,更会阻碍科技革命对全球福祉的增进作用。

全球经济呈现超预期韧性。2023年,主要国际机构普遍预期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但事实是,2024年全球经济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尤其表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弱,主要经济体劳动力市场维持相对强劲,美国经济表现亮眼,欧元区也没有出现经济衰退。同时,也应该看到,尽管勉强避免了经济衰退,但能源危机、供应链瓶颈等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缓解,地缘政治冲突加剧风险犹存,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明显不足。

通胀形势好转,美欧货币政策转向。2021年以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通胀达到40年高位。2022年以来,美联储与欧央行开启大幅加息周期。2024年,主要经济体通胀总体下行,通胀形势显著好转。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从2022年9.1%的峰值下降到2024年8月的2.5%,欧元区也从2022年10.6%的峰值下降到2024年8月的2.2%,均接近央行2%的目标水平。印度、巴西、南非、东南亚等发展中经济体通胀也显著下降。在此背景下,美联储与欧央行结束加息,开启降息进程。

全球摩擦加剧。2024年,全球地缘政治经济碎片化进一步加深。一方面,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加剧。乌克兰危机已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巴以冲突持续升级,伊朗与以色列再起争端,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升温。另一方面,地缘经济碎片化进一步加剧。美国炮制“中国产能过剩论”,并拉拢盟友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加征关税。以产业链回流、近岸外包、友岸外包等为主要特征,产业链供应链继续重构。为了维护技术领先优势和领导地位,美国对外投资政策出现重大转变。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多边机构的职能边际弱化,重要问题久拖不决。但在全球摩擦进一步加剧的同时,全球仍在部分领域深化协调合作。WTO在投资便利化、电子商务、数字贸易、渔业补贴、农业补贴、气候变化等领域的谈判取得了一定突破。

新一轮科技革命持续酝酿,国家间竞争加剧。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革命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商业化。2024年,大语言模型继续迭代升级,并逐渐落地应用。OpenAI推出GPT-4o,处理速度大幅提升,成本显著下降。高端GPU芯片制造商英伟达业绩同比大幅提升,股价持续暴涨。8月,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成为全球首部全面监管人工智能的法规,旨在为欧盟建立一个统一的人工智能内部市场,鼓励应用AI技术,并为创新和投资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在技术持续酝酿爆发的背景下,各国围绕人工智能的竞争也进一步加剧。美国加大人工智能领域对华科技封锁,试图从初期阶段开始遏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

展望2025年,全球经济将延续复苏与分化,长期存在的诸多结构性问题持续制约全球经济增长。贸易政策、通胀与货币政策等不确定性显著增大,金融市场波动可能进一步加大。

全球经济仍将延续复苏,但动能仍显不足。随着美欧央行继续降息,全球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加上科技革命的带动,全球经济总体仍将延续复苏,但不同国家存在较大分化。美国经济增长仍将显著强于欧元区、日本等其他发达经济体。同时,特朗普政策、通胀走势、地缘冲突等都会显著增大全球经济金融面临的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2%,与2024年持平,仍明显低于新冠疫情前。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将分别为1.8%和4.2%,均与2024年持平。

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将扰乱贸易与全球经济。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大大提升了贸易政策与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其在竞选纲领与讲话中声称,将对所有的进口商品征收10%—20%关税,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60%的关税,甚至撤销中国的最惠国待遇,阻止进口中国汽车来重振美国汽车业,逐步停止从中国进口必需品。2018年的经贸摩擦让人们看到,这一相当激烈的政策措施也并非不会实施。但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也会面临诸如通胀反弹、国内团体反对、盟友抵制等政策约束。在政策正式落地之前,将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将会显著影响全球贸易与宏观经济。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可能频繁扰动金融市场。虽然美欧通胀已经大幅回落,但仍表现出明显粘性,通胀回归的最后一公里并不顺利。全球经济韧性与特朗普关税政策都可能导致通胀下降进程充满波折。货币政策需要在稳定增长、维持金融稳定与抑制通胀之间进行难度更高的权衡,货币政策出现失误的可能性提升。随着经济形势发展,主要经济体央行对不同变量的权重可能反复出现动态变化,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扰动。如果特朗普关税、地缘冲突升级等因素带来通胀较大幅度反弹,还将导致全球货币环境进一步收紧,显著制约其他国家的政策空间,可能导致全球经济超预期放缓,甚至爆发局部金融动荡。

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各国应妥善处理分歧,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推动科技进步并广泛惠及各国人民。中国一直主张加强多边合作,将以更大的勇气进一步深化开放,以一流的国际营商环境、超大规模市场与人力资源优势吸引全球资本,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增加动力,并为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