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章 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特色发展之路引领金融强国建设

来源: 《中国外汇》2023年第23期 作者:郑联盛 编辑:孙艳芳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为未来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将确保金融强国目标的实现,将有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从1997年11月至2017年7月共召开了5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23年党中央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我国金融稳定和发展进入新阶段。2023年10月30—31日党中央召开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这是2023年党中央国务院机构改革后,首度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为我国未来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前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回顾

历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紧扣时代主题、围绕发展大局、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完善金融体制,加强金融监管,建设市场体系,优化金融服务,有效应对风险,不断提升金融发展水平,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大支持。回顾过去5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呈现以下三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注重领导机制完善。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都有赖于强有力的金融领导体制。1997年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金融领导体制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会后于1998年6月正式成立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强化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以及对金融机构党组织的垂直领导,同时明确金融工作是中央事权的管理体制。2002年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更加专业的领导和监管体系建设,次年撤销中央金融工委。第三次、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保持金融领导机制的相对稳定性,为金融体系整顿、治理、改革和发展提供稳定的领导机制保障。2015年后,面对日益凸显的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威胁,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着重强化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领导机制,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提升金融政策统筹和协调水平。

二是注重监管体系建设。历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解决重大、急迫或棘手问题的过程中,极其注重金融监管体制机制的建设。1997年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金融监管框架的确定和监管体系的构建成为重中之重,基本确立分业监管体系,人民银行负责货币政策与银行业监管,1998年11月成立中国保监会强化对保险业监管,1998年12月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证券法》进一步完善证券业监管法律制度。2002年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基本实现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框架建构,2003年撤销中央金融工委,成立中国银监会,正式形成了“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系。2007年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化了银行业、外汇市场与资本流动、资本市场等的监管。2012年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宏观审慎监管纳入到监管政策框架之中。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合并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人民银行职责特别是宏观审慎职能,优化国家外汇管理局政策功能,深化地方政府金融办(局)改革转变为地方金融监管局,逐步形成“一委一行两会一局+地方监管局”的金融监管新体系。

三是注重问题导向。5次金融工作会议都是以各个历史阶段最重大的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问题作为核心议题。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现代金融体系框架搭建、分业监管体系建设、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利率市场化、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人民币国际化、房地产市场发展、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等重大问题的应对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在这些问题的处置中,我国金融发展取得重大的成绩,拥有全球第一大银行业、第二大债券市场、第二大股票市场,助力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更重要的是,我国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市场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重点内容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在有序推进。10月30—31日党中央召开了2023年机构改革后的首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融强国目标,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对比此前,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具有四个较为突出的特征。

一是首次提出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建设金融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基础保障。党中央要求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二是着重强调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领导机制是各项工作的“牛鼻子”。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是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核心举措,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等重点工作将更有制度保障。

三是注重特色发展。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和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其二,金融要突出政治性、人民性;其三,要注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其四,要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对货币金融环境、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金融高水平开放等领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四是强化监管能力建设。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领域的问题和矛盾相互交织,“有的还很突出”;金融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金融领域的矛盾、问题、风险隐患、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等等,提升金融监管能力和水平,强化金融监管有效性。对此,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作为基础任务:其一,着力金融监管全覆盖,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其二,加强金融监管新范式,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其三,部署重点领域金融监管,要求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构建房地产市场新发展模式;其四,着重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和跨境传递共振,有效处置内外共振风险。

优化内外互动,统筹开放与安全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有效处置风险跨区域、跨市场和跨境传递共振。这对统筹金融高水平开放与金融稳定、金融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放条件下,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威胁和金融安全挑战来自于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的共振冲击,来自于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的交互传染。

当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面临跨区域、跨市场和跨境传递共振风险。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重大调整进程中,持续加息给外围经济体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冲击和风险共振。例如,阿根廷比索从2022年2月末107比索/美元大幅贬值至2023年10月末的350比索/美元,阿根廷2023年10月进行本年度第6次加息,基准利率高达133%,这使得阿根廷的经济金融稳定与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共振的风险。值得关注的是,内外市场共振冲击风险一度给我国金融稳定带来冲击。由于外部国际市场长期利率飙升、美元指数走强,叠加内部经济金融风险,2022年11月我国债券市场发生动荡,外汇市场与股票市场同时面临下行压力。国内外金融市场的现实警示我们,保障币值稳定和外汇市场稳定,防范内外市场共振风险,形势是严峻的,任务是急迫的。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应对外部风险和防范内外风险共振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在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要求,要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将有利于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市场主导的风险缓冲机制。当然,从风险应对角度出发,要继续深化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管理机制,着力优化市场预期,着重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波动风险,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

中长期则应强化改革开放,实质提升制度性开放水平,加强内外经济关联互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要求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高水平金融开放,就是要着重推进制度型开放,采取国民待遇原则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质提升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许可便利水平,促进长期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加大对华投资。在促进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展业兴业方面,要着力完善金融机构准入标准,注重完善金融业务准入许可,提升外资机构在华商业存在和业务关联,形成内外利益关联互动新格局。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为未来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未来,全面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改善和加强现代金融监管,构建现代金融体系,金融高质量发展必将取得重大进展,内外经济金融互动必将取得新成效。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将确保金融强国目标的实现,将有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研究室主任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