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债务和魔鬼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14期 作者:宗涛 编辑:张美思
扩大需求有两种方式,私人信贷增长和政府货币创造,这两者就是在债务与魔鬼之间作选择。

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SA)原主席阿代尔·特纳撰写过一本特立独行的书——《债务和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这本书充满了“反金融”甚至“反央行”的“骇人”观点。这些观点出自一位资深学者和专业高官(特纳是毕业于剑桥大学的经济金融学家,曾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受命担任FSA主席,也是曾担任多个国际一流金融机构的高管,还是一名勋爵),实在出人意料。

特纳认为,国际金融危机源自私人部门债务的扩张。债务驱动的信贷密集型经济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产物,在宏观上体现为金融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的持续上升,金融业收入和利润的攀升,社会收入不平衡的扩大,私人债务扩张。其中,很多债务并未用于有效的资本投资,而是用于购买房地产,投资于金融衍生品和金融体系的空转,是“坏”的信贷。债务驱动了金融繁荣和泡沫破裂,也使得经济在危机后复苏步履维艰。

特纳指出,信贷和债务扩张会带来“污染”(类似于环境污染),具有负外部性,需要进行管控,从而建立起低信贷密集度的经济。但在一定程度上,杠杆只能转移,很难降低。如果约束了信贷和债务扩张,有效需求会变得不足,经济增长将会乏力。解决之道是在控制私人部门杠杆的同时,政府部门加杠杆,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货币政策支持财政赤字。特纳认为,发达经济体应该实施更长期限和更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并且中央银行应为大规模财政赤字提供融资,即财政赤字货币化。中央银行印制货币支持新增的财政赤字,或用于核销过去积累的债务,相比私人信贷扩张,这是一种安全的扩张需求方式。

那么,什么是魔鬼呢?包括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在内的“正统”学者都深信歌德在《浮士德》中讲述的一个故事:魔鬼的化身梅菲斯托引诱国家印制并分发货币,增加购买力,核销政府债务,起初能够推动经济上升,但最终会导致恶性通胀,并将经济带入深渊。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