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章 封面文章

外汇助企纾困 服务广东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14期 作者:白鹤祥 编辑:韩英彤
外汇局广东省分局将继续落实落细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不断提升辖内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的便利化水平,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广东省宏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叠加地缘冲突影响,广东外向型经济面临供给端和需求端的轮番冲击,实体企业平稳运营遭受严峻考验,外贸外资驱动力下降。外汇局广东省分局(以下简称“广东省分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总行总局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各项外汇便利化政策试点,加强和改进外汇市场服务,帮助涉外企业做好汇率避险,全力支持疫情防控,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为稳定广东外贸外资基本盘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外汇便利化政策扩面提质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今年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广东省分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国办发〔2022〕18号)等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落实落细总行、总局出台的《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中的23条举措,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推动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政策扩面提质,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推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提质扩面增效

2019年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实施的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政策,是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举措,其赋予审慎合规、信用优良的银行与企业更多自主权,引导市场主体形成“越诚信、越便利”“越合规、越自主”的良性循环,受到了贸易企业的广泛好评。试点三年来广东省分局多次修订试点指导意见,将试点范围不断扩大,企业准入门槛不断降低,业务流程不断优化。今年5月,为了增强中小企业的“获得感”广东省分局再次修订试点指导意见,将试点涵盖范围由贸易项下扩大至部分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项下,取消优质企业准入规模要求,支持“材料多、环节多”“笔数多、信用好”的企业纳入试点,优化银行准入条件,放宽了银企合作年限要求。今年1—6月,全辖累计办理试点业务2.47万笔,金额合计203.3亿美元,试点业务金额同比增加61.6%。

优化贸易新业态跨境资金结算,培育外贸增长新动能

促进贸易新业态发展已成为我国加快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与传统贸易相比,从事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的市场主体以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为主,更需要安全、高效、低成本的结算服务。近年来,广东省分局通过简化小微跨境电商企业货物贸易收支手续、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凭交易电子信息办理跨境资金结算、支持辖内银行开展跨境电商收结汇创新业务等措施,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今年6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通知》(银发〔2022〕139号)后,进一步完善了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政策,将支付机构跨境业务办理范围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拓宽至经常项下。2022年1—6月,广东未纳入海关统计的网络购物收支总额同比增长38.0%,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率先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

通过外汇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不断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今年1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等4个试点地区获准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推出4项经常项目便利化措施和9项资本项目改革措施。4项经常项目便利化措施推动传统货物贸易资金结算更加便利自主,也为新型离岸贸易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有效提升了经常项下资金结算效率。9项资本项目改革措施积极拓宽了企业跨境投融资渠道,增强跨境投融资灵活性,通过支持开展私募股权双向跨境投融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稳慎开放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等,进一步推动了高水平双向开放。截至今年6月末,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已累计办理试点业务1713笔,交易金额30.4亿美元。

积极拓宽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渠道

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前期广东省分局已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开展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可在500万美元额度内开展跨境融资,不受自身净资产规模限制。为进一步支持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今年5月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在广东实现了“两增加、一扩大”,试点企业自主借用外债额度由原来500万美元增加至1000万美元,试点对象在原有高新技术企业基础上增加了“专精特新”企业,试点区域由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扩大至广东全省。试点范围的扩大,将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借用外债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有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增加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推动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支持疫情防控及助力稳企纾困,要做到出好增量政策,用好存量政策。广东省分局坚决疏通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堵点,推动各项政策红利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加速释放。

推动银行展业自律,畅通便利化政策传导渠道

银行在执行外汇便利化政策过程中,存在尽职审查难等问题,一些银行事前简化业务办理流程,精减审核材料,但事后抽查过多,形成“事后不便利”。为此,广东省分局指导广东省银行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展业自律机制(以下简称“广东省外汇自律机制”)出台展业指引,畅通便利化政策传导渠道,提升银行外汇服务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广东省外汇自律机制累计已制定16份展业指引,规范银行外汇业务取得明显成效。比如,制定《广东省银行同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事后监测核查展业自律指引》,明确银行不得设置固定比例或金额的事后抽查要求,避免机械执行事后抽查,影响企业便利化试点体验;制定《广东省银行同业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展业自律指引》,优化事后监管要求,合理确定事后抽查比例,明确在建立相应内控制度的基础上可对部分情况免于抽查,A类银行抽查比例下限由便利化支付金额的10%下调至5%。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企业办理便利化业务的积极性,辖内便利化业务办理金额显著提升。

推广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科技赋能”为政策落地增便利

为助力广东经济加快恢复和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分局大力推广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政银企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核验机制,进一步优化了外汇服务,解决外汇便利化政策落地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取消了企业逐笔提交审核材料的要求,但银行普遍面临“促便利”和“防风险”两难问题。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构建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实性审核场景,省去了银行逐张核验企业发票信息的时间,且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实现了发票核验结果永久保存,不仅提高了企业的业务效率,也为银行展业审查提供更加安全、可信的渠道。

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还有助于纾解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难问题。广东省分局已上线“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出口信保保单融资”“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授权查证”等融资类场景,精准服务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企业在平台上提交融资申请,银行收到申请后开展融资审核和登记放款,融资流程简明、清晰,银行审批效率大为提升,放款时间显著缩短,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问题。截至今年6月末,广东省分局辖内银行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为1403家外贸企业办理贸易融资业务1.5万笔,融资金额折合457亿美元。

持续优化外汇营商环境,落实外汇管理“放管服”

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办理,是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广东省分局近年来不断提高政务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企业“脚底成本”。2020年以来,全辖通过网上政务辅助系统办理行政许可业务占比36.9%,其中2022年上半年占比53.3%,同比提升10.3个百分点,优化了企业办事体验。另外,广东省分局还鼓励银行结合自身实际,加强电子单证传输路径研究,探索多样化线上审核模式。如,积极在辖内推进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试点,引导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遵守现有资本项目业务审核原则和业务档案管理规定的前提下,以具有法律效力的线上方式为企业办理试点业务,实现纸质材料电子化,线下服务线上化。目前辖内招商银行广州、佛山和东莞地区分支机构已正式开展试点。据悉,试点半年来招商银行广州分行线上化替代率76%,单笔业务可为企业节省通勤时间和柜面等待时间3小时以上,较好地实现了资本项目“数字化”向“便利化”转换。

多措并举扩增信、降成本 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

在外汇局的宣传引导下,近年来广东涉外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明显增强,但对于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缴纳保证金、获得授信额度、套保成本高是开展外汇套保业务的“难点”和“痛点”。广东省分局积极推动政银企合作,积极引入保险、担保机构,推动银行优化和创新外汇套保业务流程,鼓励银行减费让利,有效缓解企业套保存在的“不愿办、不会办”难题。今年1—6月,企业利用外汇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规模合计705亿美元,同比增长25%,企业套保比率28.7%,比2021年全年提升6.3个百分点。

引入保险、担保机构为企业套保增信降本

在解决企业外汇套保占用保证金问题方面,广东省分局鼓励保险机构、担保机构参与风险承保,进一步丰富了企业套保业务参与主体。2022年5月推动辖内部分银行与政府商务部门、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签署“贸融易—汇率避险”金融服务合作协议,构建覆盖“货物出口服务—货款收入保障—汇率风险规避”的全流程一站式金融服务,年出口额1000万美元(含)以下的已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中小外贸企业,均可享受免保证金的远期结汇业务服务。支持辖内建设银行与政府融资性担保公司联合推出“建粤·银担汇”远期结售汇产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普惠性作用,拓宽融资担保业务范围至企业汇率避险,为企业外汇套保担保增信,以小额担保费取代企业需缴纳的保证金,无需占用企业授信额度,也无需资产质押。

政银企合作解决中小微企业授信不足问题

传统模式下,企业需与银行签订“抵押协议”“质押协议”或“担保协议”等,来获取授信额度,而中小微企业通常较难获得充足的授信。为解决这一难题,广东省分局在河源地区探索联合科技、商务、财政等政府部门,结合地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聚集的特点,创新推出“一权三免”,即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可以免保证金、免有形资产质押、免担保,银行凭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进行专项授信并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降低企业套保成本和门槛。在佛山地区探索与地方政府沟通设立“白名单”企业,名单内企业享受地方政府的信贷风险补偿政策,并提供企业收付汇情况、外汇局分类管理情况、投保信用保险情况等综合信息,帮助银行更准确判断企业套保业务履约风险程度,银行据此赋予名单内企业专项授信额度。在江门地区探索银行对普惠客户以“交易对手信用风险额度核定”的方式,从专项授信的角度来解决企业外汇套保保证金问题。今年1—5月,广东省分局辖内银行通过各类专项授信累计向企业核定授信额度约43亿美元。

鼓励银行减费让利,吸引企业首办外汇套保

积极鼓励辖内银行在精准风控的前提下对中小微企业减费让利,进一步降低中小微企业套保成本。部分银行根据企业履约记录和信用水平,在授权范围内,下浮优质中小微企业初始履约保障金,并给予交易点差优惠,降低企业套保成本。部分银行在符合内部风控条件下,接受更加灵活化的履约担保品类型,如存单、保单、债市宝等,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另外,部分地方性银行利用自主决策优势,积极推出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专项方案,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出台优惠措施,通过银行“降一点”、企业“付一点”的方式,实现银行套保业务增量扩面,为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

线上办理和线上产品对接,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鼓励辖内银行重视科技赋能,通过电子化、线上化交易,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如,辖内某银行客户可通过“外汇交易通”自主完成外汇即期及衍生品交易,远期交易由线下人工询价下单转为线上自助操作。辖内某银行的“小微快易”依靠大数据技术分析中小微企业的资信情况和资金交易行为,线上核定企业外汇衍生品授信额度,最高授信额度可达180万元人民币,及时满足企业汇率避险需求。另外,广东省分局还在广东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粤信融”平台)建立“跨境金融”模块,开辟“金融机构产品一览”等栏目,集中展现银行避险产品,便于企业根据不同银行的服务特色作出选择,促进银企供需对接。

下一步,广东省分局将继续落实落细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不断提升辖内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的便利化水平,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让市场主体应享尽享外汇便利化政策,助力广东省宏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局长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