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滞胀危局

日本20世纪70年代滞胀的历史经验教训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11期 作者:许坤 姚一旻 编辑:孙艳芳
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日本通过清晰的货币政策立场稳定通胀预期,较早的产业结构转型缓解外部能源价格上涨对国内经济的压力,较成功地应对了供给冲击,成为发达经济体中令人瞩目的“优等生”。

日本是20世纪70年代全球滞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美国不同的是,当时日本并不是成熟市场经济体,而是转型经济体,正处于国内潜在经济增速下台阶和市场化转型的关键期。本文分析日本应对两次石油危机的历史并将其与后续“泡沫经济”相联系,总结日本经验的独特之处。

第一次石油危机冲击下日本经济陷入滞胀

1973年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宣布对以色列以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日本、美国等)实施石油禁运,造成油价上涨,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暴涨导致日本于1974年陷入滞胀困境。

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期日本滞胀问题较英美等发达经济体更加严重。一方面是通胀更严重,在OPEC石油禁运后,日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速在1974年飙升至23.2%,较1972年上升18.4个百分点,社会上出现“卫生纸恐慌(Toilet Paper Panic)”等商品抢购风波;而同时间段美国、英国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CPI增速分别上升7.8、9.0和8.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是经济衰退程度更深,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在1974年负增长1.2%,增速较1973年大幅回落9.3个百分点,而同时间段美国、英国和OECD国家的GDP增速较上年分别下降6.2、9.0和5.2个百分点。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