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下的央行货币政策

逻辑与规则: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跨境资金流动的区域特征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5期 作者:郭栋 编辑:孙艳芳
美联储货币政策外溢效应存在多渠道传导和异质性特征。我国人民币计价的在岸资本市场(股/债)在中长期均是跨境资金的净流入市场,但是存在恐慌情绪异动的风险隐患。

央行货币政策规则存在固有的通胀逻辑,美联储货币政策周期性的变化对全球产生外部溢出影响。本文聚焦通胀下的美联储货币政策,观察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中通过利率和汇率传导的渠道效应。研究结论如下:一是消除新兴市场流动性“突然停止”的恐慌,美债利率与美元指数对跨境资金流量没有长期约束力;二是新兴市场是国际资本中长期投资的领域,且存在区域性差异——亚洲新兴市场是跨境资金主要投向;三是我国在岸资本市场成为跨境资金的投资热点,投资者信心强于政策转向的短期扰动。基于上述结论,笔者认为新兴市场要加强预期管理,任务内容涵盖投资者情绪稳定、金融韧性建设、穿透式监管实施等;同时我国要加强国别市场的研究,剖析国家层面的异质性因素,谋划“一国一策”的策略方案。

通胀逻辑“辨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规则函数变量

央行货币规则的通胀逻辑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央行货币政策调整存在多变量的函数关系,即以泰勒规则为代表的货币规则公式。通胀指标(通胀缺口)是泰勒规则公式中的重要影响变量之一。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通胀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作为逆周期调控手段的央行货币政策具有相同的属性。以美联储货币政策为观测对象,本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全球经济衰退,打开了急速降息和无节制量化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组合,随着疫情“常态化”和全球经济复苏,尤其是通胀指标的高企,打开的货币政策闸门即将关闭,新的政策周期将在2022年出现回归,即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