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下的央行货币政策

美联储如何应对高通胀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5期 作者:杨子荣 肖立晟 编辑:孙艳芳
在通胀尚未见顶的情况下,美联储将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鹰派”特征;一旦通胀见顶回落,美联储将转向更多考虑金融稳定问题,若美股对“首次加息”反应强烈,美联储后续加息频率可能不及预期。

2021年以来,美联储对通胀的态度出现大反转,这反映了美联储预期管理政策的失败。美联储关于通胀态度的前后不一致,引发了金融市场动荡。本轮美国高通胀主要源起于供给短缺,若未来进一步形成长期通胀预期、并演化成“工资—价格”螺旋式上涨,将抑制需求和投资,并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对经济产生较大下行压力。如果美联储迫于通胀压力而过快加息,将提高企业融资成本,可能导致经济出现硬着陆风险。美国通胀将如何演绎以及美联储将如何应对皆存在不确定性,值得关注。

美联储应对通胀的历史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叠加错误的宏观政策,导致美国经济陷入滞胀。1979年沃克尔任美联储主席,通过大幅提高联邦基金利率水平来控制高通胀,1980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创下22%的记录水平。尽管高利率政策加剧了美国经济衰退,并导致失业率大幅提高,但高通胀也因此大幅回落。截至1982年年底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速已降至4%以下,远低于1980年3月的峰值14.8%,并由此助推美国经济进入“大缓和”时代。

在“大缓和”时代,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决策基本遵循了泰勒规则,即在通胀与失业之间寻求平衡,以使经济处在潜在产出水平。因此,当失业率快速下降,或通胀趋于上行时,美联储倾向于提高利率水平,以防止经济过热。在1983—2018年,美联储共经历了六轮货币政策周期。其中,在1983年4月和1994年2月,美联储选择在经济增速上行、通胀下行时开启加息周期;在1987年1月和2015年12月,美联储选择在经济增速上行、通胀上行时开启加息周期;在1999年6月和2004年6月,美联储选择在经济增速相对稳定或下行、通胀上行时开启加息周期。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