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美联储削减购债背景下的全球汇市格局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22期 作者:李刘阳 编辑:张美思
预计在本次紧缩周期中,美联储加息的节奏将比上一个紧缩周期更为紧凑,美联储与其他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同步性也将相对更强。

北京时间11月4日凌晨,备受关注的美联储11月议息会议正式落下帷幕。美联储一如市场预期启动了缩减购债计划,但在随后的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却拒绝透露有关加息时点的消息。这也让美联储加息的启动时点和加息幅度成为市场新的关注焦点。笔者认为,考虑到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与2013—2015年美联储的紧缩时期有许多不同,外汇市场可能不会简单重复上一轮美联储紧缩周期的走势。美元总体上可能会跟随经济的起伏呈现先涨后跌的格局,但非美货币的走势则会在各自经济复苏节奏和货币政策取向差异的影响下趋于分化。

美联储Taper靴子落地,加息周期不再遥远

在上一次的美联储会议中,鲍威尔已经充分提示了缩减购债(Taper)的时间点和节奏。因此,市场几乎一致预期美联储会在11月的会议上宣布启动Taper。会议的结果与美联储此前与市场的沟通基本一致:美联储计划从11月晚些时候开始减少购债规模,每月将少购买100亿美元的国债和5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并按照每月150亿美元的速率持续减少购债量,直到完全停止量化宽松(QE)。由于此前美联储已经向市场做了充分沟通,因此Taper的靴子落地并没有对市场造成显著影响。

伴随着Taper的悬念落地,未来启动加息的时点成为市场新的关注点。美联储当前面临的是美国经济“类滞胀”的复杂局面:三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折年增速已经降至2%的年内最低水平,非农就业连续2个月大幅不及预期;而与此同时,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核心CPI却分别维持在5%和4%以上,远远超出2%的通胀目标,是近30年以来美国通胀不曾到过的水平。如何看待当前美国经济形势,如何平衡就业和通胀这两大目标,是美联储当前面临的难题。美联储在会后声明中将美国经济复苏的放缓和通胀的高企归因于疫情以及其所引发的供应链限制,并认为由于疫情走向难以预测,目前并不适宜就加息时点做出决定。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