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从“北向通”到“南向通”:跨境债券投资模式创新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22期
作者:
编辑:白琳
从2017年“北向通”启动到2021年9月“南向通”落地,债券市场实现双向互联互通,显示出了“债券通”这一跨境债券投资创新模式的勃勃生机。
“债券通”是我国推动债券市场开放的主要渠道之一。其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安排,在尊重境内外不同市场差异性基础上,便利投资者以其熟悉的交易规则及惯例进行跨境投资,促进了境内外市场的共同发展。“北向通”自2017年启动迄今,已取得显著效果;“南向通”于2021年9月成功推出,更显示出这种跨境债券投资创新模式的勃勃生机。
“北向通”的制度特点及实施效果
“债券通”开通之前,内地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境外机构直接投资境内债券市场,2010年先开放给境外央行、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参加行等三类机构;2016年,扩大至更多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二是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正式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后,内地不断降低债券市场准入门槛,但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QFII/ RQFII,都要先在境内开立托管及结算账户,交易时需遵循境内市场规则,资金跨境流动,境外机构需要投入较多资源跟进甚至进驻。因此,该两类模式较适用于实力较强的境外投资者。
“债券通”换了一个思考角度:假如一些境外机构对人民币债券感兴趣,希望自主进行投资,却因各种原因不想进入境内市场,如何满足这部分投资需求?“债券通”的设计初衷是,通过内地与我国香港地区(以下简称“香港”)监管机构合作,实施托管、交易及结算等关键环节封闭管理,模拟境外投资者在境外市场以国际通行的方式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并不直接体验跨境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