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我国债券一级市场的双向开放40年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22期 作者:谭海鸣 编辑:韩英彤
我国债券的国际发行规模和评级与我国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对外开放整体程度仍不相称,需要中国金融界以创新的思维在现有政策框架下解决好这一问题,突破金融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瓶颈。

我国债券一级市场开放,也就是跨境债券融资的开放,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中国国际信托公司在日本发行100亿日元债券。40年来,从零星的对外发债起步,中国金融监管部门逐步建立了包括点心债、熊猫债在内的跨境债券融资双向开放框架,并从审批制向备案制演进,推动跨境发债效率不断提升,规模不断扩大。债券融资的对外开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置于债券发行制度改革的大框架下进行,也涉及到外债管理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等多项工作。目前看,我国债券的国际发行规模和评级与我国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对外开放整体程度仍不相称,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境外投资者仍然担心“跨境支付便利性问题”。对此,中国金融界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在现有政策框架下解决好这一问题,突破金融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瓶颈。

历史沿革

境内主体境外发债的两大标志和三个阶段

境内主体境外发债,典型的产品包括中资美元债和点心债。40年来,境内主体境外发债的发展历程,可以用两组标志性的政策区分为三个阶段。这两组标志性政策,一方面涉及债券发行体制本身的改革,另一方面涉及到外债管理体制的改革。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