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
中美广义通胀差异分析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17期
作者:
编辑:孙艳芳
向前看,美国虚拟经济通胀或将继续推动广义通胀处于高位,而中国经济周期领先美国,政策调控有助于压制虚拟经济通胀。下半年中美广义通胀可能继续分化。
经济体间通胀收敛是维持产品、劳动力和金融三大市场出清机制的关键因素。通胀目标制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但随着全球总需求不足和金融活动的活跃,单纯的实体经济通胀已经无法很好地衡量真实的通胀情况。本文将探索通过纳入CPI通胀、PPI通胀、金融资产通胀以及非金融资产通胀四类通胀来构建广义通胀指标,并对中美通胀水平进行比较。笔者认为,持续扩大的中美广义通胀差异可能还会继续维持,这将加大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鉴此,应统筹做好今明两年的宏观政策协调应对,坚持“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导向,以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增长预期,作为应对外部经济冲击的压舱石。
通胀差异:调和理论“佯谬”的关键因素
国际费雪效应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Balassa-Samuelson Effect)从不同角度刻画了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据此能够推导出一个“佯谬”:从费雪效应可以推导出名义利差决定实际汇率;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结合拉姆齐模型与欧拉方程之后,以生产率差异作为中介则可以推导出实际利差决定实际汇率。
“佯谬”可以通过各国通胀差异收敛来调和,即当国家间的通胀差异趋于收敛时,名义利差和实际利差将几乎相等。此时的实际汇率在两种理论下有一个确定的水平,汇率定价被锚定;相反,如果各国的通胀趋于分化,则实际汇率的水平在名义利差和实际利差两种定价模型下,会有不同的结果,汇率定价无锚(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