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监管科技在外汇微观监管领域的应用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18期 作者: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检查司课题组 编辑:韩英彤
未来,外汇局将继续在打击外汇违法违规等微观监管领域积极探索监管科技的应用,以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能化监管,进一步提升微观监管的效率和精准打击能力。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步伐的加快和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成为金融发展的新课题。高质量的金融开放离不开高质量的跨境金融监管,后者也因此成为外汇管理部门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中需要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面对新时代的要求,外汇局不断健全并完善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管理框架;同时,与时俱进,探索依托监管科技手段提升外汇微观监管的质量和效率。外汇局研发的“外汇非现场检查分析系统”,为首个用于实施筛查外汇违法违规行为的监测分析系统。近年经过多次智能化升级,该系统已经由“人工为主、机器为辅”迈上了“人机互融、增强智能”的新台阶,为更加精准地打击外汇违法违规,更好地防范和化解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提供了重要的抓手。

监管科技赋能的必要性

一是开放条件下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必然要求。随着金融开放“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推进进程,外汇市场更易受到跨境资本流动大进大出的冲击。“在开放中适应开放,切实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已成为外汇管理的光荣使命。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跨境和跨市场风险传染凸显。在当前形势下,亟需与时俱进,探索并建立依托监管科技手段提升跨境金融监管质量和效率、依法依规维护外汇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跨境套利和违法违规行为,以及能有效支撑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管理框架。

二是金融科技发展倒逼监管方式升级。金融科技在跨境业务领域开启了深层次融合,全球购、微信跨境支付、数字货币等互联网新业态层出不穷,依托于跨境电子商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跨境收支近十年来也大幅增长。得益于此,市场主体外汇服务可得性更高。但也带来了风险:一方面,业务门槛降低,市场参与者更为复杂,新型外汇违规类型层出不穷,如支付机构外汇业务违规、网络炒汇、非法外汇保证金交易等;另一方面,跨境交易频率和数量激增、产品结构更复杂、业务边界更模糊,使得外汇监管对交易真实性、合规性的甄别难度不断加大。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