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评述
近年来,德国经历了自二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自2010年以来,德国经济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失业率已降至德国统一以来的最低水平。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为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降低利率以及使用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欧洲央行创造了能够支持整个欧元区投资、增长和就业的融资条件。正是2012年欧央行的果断行动,阻止了欧元区的解体。尽管取得了这些巨大的成功,但在部分欧元区国家,特别是在德国,关于货币政策的公开讨论却更加激烈。这些讨论中包括各种观点,比如,“惩罚性利率”对德国储户的“征收”,将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产生大规模通胀的“资金洪流”;再如,扩张性货币政策催生了“僵尸企业”等。实际上,欧洲央行当前的货币政策立场对于实现欧元区的持续价格稳定是必要的;而使用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如负利率和资产购买),则在很大程度上是欧洲央行无法控制的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对欧洲央行的过度批评是危险的,因为这不仅会危及对我们单一货币政策的信任,还会破坏欧洲的凝聚力。
经济发展和欧洲央行的政策:事实和看法
欧洲央行体系的首要目标是保持价格稳定。由于对通胀形势的担忧,赋予欧洲央行一个价格稳定的目标在德国显得尤为重要。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将欧元区的价格稳定定义为中期消费价格年增长率低于但接近2%。自从欧元问世以来,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往往是过低而不是过高。自1999年以来,整个欧元区的年均通胀率为1.7%,德国的这一比例为1.4%,明显低于欧元推出前的水平。稳定的物价伴随着显著的经济增长,在过去10年里,没有哪个大型工业化国家的实际人均收入增长超过德国。以2015年的价格计算,现在每个德国人的钱包里平均比10年前多了6000欧元左右。相比之下,意大利同期的人均收入基本持平。与此同时,德国失业率降至统一以来的最低水平。考虑到近年来我们所看到的金融危机、欧元区危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以及英国脱离欧盟等巨大的全球动荡,德国的上述发展就更加引人注目。德国经济的成功反映在其对欧元高且不断上升的支持率上。目前,德国对欧元的支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80%的德国人都支持欧元,远高于欧洲的平均水平。尽管在德国,对欧央行的信任通常低于对欧元本身的信任,但其支持率也高于欧洲的平均水平。
从这些积极的数据来看,欧洲央行多年来在德国所面对的是如此激烈的公众批评是令人惊讶的:媒体和政客们一直在不断地指责欧央行货币政策的所谓危险和缺陷。对于欧洲央行这样的独立机构来说,广泛的公开辩论和有理有据的批评至关重要;然而,评判欧洲央行的核心标准必须是它是否在履行使命。但在德国,批评常常与没有事实根据的主张和指控结合在一起,且经常是在一种充满侵略性和语言粗鄙化的气氛中进行讨论的。公众的这种反应远远超过了通常对经济政策决定的批评程度,而负利率似乎是导致这些不满情绪的主要原因。在央行的工具箱里,负利率是相对较新的东西。2014年6月,欧洲央行首次将银行存款利率降至负值,随后又分几步下调至-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