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对全球化治理体系的反思与改进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9期 作者:周密 编辑:孙艳芳
推动全球化治理体系的升级既符合现实的需要,又有利于在相互依赖下保持全球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一般而言,经济全球化主要有五大基本动力:跨国公司、政府、消费者、国际资本和技术。跨国公司通过全球化的产业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拓新的市场,降低整体税收负担;各国政府通过政府间协议明确权利义务,保障国际贸易投资活动的正常运行,为吸引跨国公司改善营商环境;消费者追求更好的商品或服务体验,在可能的范围内选购心仪商品,跨国旅游和留学活动频繁;国际资本追求更高收益和更低风险,对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产生巨大的杠杆效应;技术进步不断降低跨国经贸活动的成本,使得国际分工合作可能性增加。

在五种力量的综合推动下,全球化治理体系逐步形成并被越来越多的经济体所接受。联合国为各国协调对国际问题的看法搭建舞台,安全理事会则成为以军事行动、经济制裁等授权强力实现成员国共同价值的机制。世界银行侧重于帮助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保护弱势群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金融资源推动各国改善财政纪律,以改革促发展。从金本位制到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各种货币与美元的挂钩,金融衍生品的大量发展,不仅加速了货币跨境使用和流动,而且使得金融资产与实体资产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演化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则从国际贸易领域平衡各成员的权利与义务,以确定的规则解决国际贸易争端,降低国际贸易成本,减少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当前的全球化治理体系是由发达经济体所发起建立的,采用的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发展中国家为配合的“中心-外围”基本模式。相对明确的合作规则、发达经济体做出的对发展中经济体共同但有区别的承诺,以及发展中经济体在国际规则塑造能力较弱时希望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意愿,是当前全球化规则能够吸引发展水平、理念差异巨大的各经济体积极参与的基础。但是,当前的全球化治理体系确实也存在一些缺陷,且这些缺陷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无法被人们所忽视。此次疫情带来的全球性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对全球化治理体系的反思,促使各方加快为全球化的改进提供更好的保障。

当前全球化治理体系存在的缺陷

一是原有的国际经济活动规则已不能适应各类经济体实力对比的明显改变。发展中经济体受益于全球化,不仅使自身的经济体量快速扩大,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明显缩小,而且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上甚至有所赶超。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快速兴起,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发展促使国家间的分工配合格局发生了变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努力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进口能力和消费需求持续增强。2012年,发展中国家吸收的跨国直接投资额首次超过发达经济体,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流量的52%。对外投资额的国别排名持续调整,发展中国家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愈发积极。而发达经济体本身的发展动力则出现明显改变,劳动密集型和环境不友好型产业逐渐转移出境,虚拟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空心化日趋严重,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减弱。“中心-外围”的发展模式逐渐向多中心、网络化的格局演变,原有的国际经济活动规则已不能满足经济实力关系的变化。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