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广场

外贸企业汇率避险“组合拳”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5期 作者:张竞争 编辑:白琳
企业应聚焦于主营业务,制定符合自身业务特色的避险方案,选择合理的衍生交易产品进行汇率避险,实现企业的稳健发展。

外贸企业汇率避险案例

A公司是国内五金工具行业的龙头企业,专业从事五金相关机床、工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欧美众多工业用户的专业级工具供应商。其出口销售的外币收入占总收入的将近一半,但仅少量的进口原材料需支付外汇。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A公司没有明确的避险管理方案,一般在收汇时即期结汇。具体流程如下:A公司在与境外客户签约后一般会收到10%左右的预付货款,随即将预付货款结汇,加上自有资金、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等,用于组织订单项下的产品生产,交货后再将收到的剩余货款结汇成人民币用来归还贷款、补充流动资金。

A公司的情况和做法在出口企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出口收汇通常大于进口付汇,拥有较多的外币资产,无法通过自身业务来自然对冲汇率敞口;企业对汇率敞口没有明确的管理策略,以随行就市的结售汇交易为主,偶尔会因主观判断或银行推荐而叙做衍生交易进行“避险”。如果因此出现亏损,会变得更为谨慎,甚至对外汇衍生交易避而远之。对这类企业来说,外币收入结汇时点的汇率对整笔订单的收益影响较大:如果结汇汇率高于订单的记账汇率,则该笔结汇实现了汇兑收益,可提高整笔订单业务的收益;如果结汇汇率低于订单的记账汇率,则该笔结汇会产生汇兑亏损,有可能导致整笔订单业务亏损。

在当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背景下,随行就市的汇率操作策略会导致企业经营效益因受汇兑损益的影响而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因此,企业迫切需要更为有效的汇率管理方案。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